晚读丨一年超4000亿美元!中餐征服的不光是老外的胃……

嘿,你爱吃火锅吗?
人们常说,“没有什么,是一顿火锅解决不了的”。最近,国外也开始流传起这个定律。
美东时间5月16日,海底捞旗下子公司特海国际在纳斯达克挂牌交易,开盘价报27美元,较IPO发行价19.56美元高38%。此后,HDL股价曾涨至30美元,日内涨幅扩大到53.4%,最终收涨约14%,收报22.29美元。
简而言之,海底捞不仅出海上市了,还很被外国人看好。
图片
社交媒体上 第一次吃火锅的外国人
其实,不仅仅是火锅,粤菜、川菜、湘菜乃至人人爱炫的奶茶、咖啡,都开出了国外,且深受外国人的喜爱。
今晚,财知道邀请大家一起关注的是——中资餐饮出海记。
外国人,迷上中餐
熬一锅浓汤,就着腾腾的热气把现切的黄牛吊龙、活蹦乱跳的鲜虾、色泽红润的毛肚和任何一种爱吃的菜一口气下到锅里,伴随着食物投入沸水时发出的"咕咚"声和一喝“咿呀”声,一个疾速的川剧变脸完成了,被辣的“嘶哈”声与被惊艳的喝彩声同时在火锅店响起。
——这是近期走出国门,风靡海外的海底捞火锅店。
图片
火锅出现在外国友人的餐桌,已经不是新鲜事。早在2012年,海底捞就在新加坡开设了第一家海底捞火锅店,迈出了品牌国际化发展的第一步。
同样是火锅品牌,2023年呷哺呷哺亦高调宣布出海新加坡。据媒体报道,呷哺呷哺新加坡首店试营业前3天接待人数1000人左右。
图片
呷哺呷哺新加坡首店 图片来源:呷哺集团
同年4月,重庆品牌朱光玉火锅宣布进军海外,首批目的地暂定为美国、加拿大、英国、德国、澳大利亚、日本、韩国、泰国、新加坡等地。 最新消息是,今年4月,朱光玉火锅馆创始合伙人李扬公开表示,纽约店、墨尔本店进入筹备阶段。
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显示,2021年海外火锅店数量达13.4万家,占2021年国际中式餐饮市场的11.1%。2026年,海外火锅市场规模有望达465亿美元。
图片
火锅,只是中餐出海的一个缩影,还有更多的中国餐饮,在海外享受着明星般被捧的待遇。
“逾6000万海外华人与百余万境外务工、留学、度假群体的乡愁,为本土餐饮品牌出海培育了广袤沃土。”华泰证券在一份研报中如此写道。
在社交媒体上,“留学生”经常和“厨子”联系在一起,流传甚广的网络语“出去一个留子,回来一个厨子”尽管调侃意味浓重,但其背后所代表的中餐需求和以食物为媒介的思乡愁绪是不容忽视的。
图片
流传于社交媒体上的调侃图 图中小猫比喻为留学生
正是基于海外的旺盛需求,中国餐饮品牌布局海外的步伐愈发频繁。
2023年1月,呷哺呷哺海外第一店落户新加坡。同年,姚姚酸菜鱼、瑞幸、库迪咖啡等相继在海外开店;2022年9月,小龙坎相继在日本、德国、美国、柬埔寨开店,将海外门店版图扩展到40家。
图片
有中国博主带外国男朋友去吃酸菜鱼,尽管男生拿筷子的姿势并不熟练,对辣椒的味道也有些“陌生”,但在吃了几口之后,忍不住大声称赞酸菜鱼的美味——“好吃”!
图片
在中国人眼里简简单单的拍黄瓜,也能让外国朋友称之为“惊人的美味。”
中国餐饮,正在征服外国人的胃。
首站,东南亚
据市场研究机构弗若斯特沙利文的预测,2026年,海外中式餐饮市场规模有望达4098亿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不少中餐品牌都将东南亚市场作为出海的首站。以海底捞为例,其东南亚门店占据了海外门店数量的一半以上。
图片
数据来源:招商证券《2023年特海国际研究报告:拥抱国际中餐新蓝海,火锅龙头谱写出海新篇章》
中餐出海,为什么首选东南亚?
从消费群体来看,东南亚国家的华人和年轻人较多,世界经济论坛数据显示,东南亚地区共有近7亿人,大量华人聚居,其中30岁以下人口占比超过50%。
通常而言,华人对国产品牌的认可度较高,而年轻人则普遍愿意尝试新鲜事物。这为中餐出海奠定了人群基础。
图片
霸王茶姬海外店 图源:界面新闻
当然,相似的文化背景和饮食习惯也是重要原因。以茶饮为例,东南亚国家普遍有着浓厚的茶文化,当地人平时常喝的红茶、黑茶,适合拿来做奶茶的茶底。 
中国茶饮,在东南亚的确“炙手可热”。
外卖服务平台GrabFood的数据显示:在东南亚平均每人每月购买4杯珍珠奶茶,菲律宾消费者平均每人每月喝5杯奶茶,泰国消费者平均每人每月喝6杯,消费者一年在新茶饮上的花费高达近40亿美金。
同时,东南亚地处热带,水果品类丰富,全年均为饮品旺季,也使其成为众多茶饮品牌出海的首选地。
另外,相比西方餐饮品牌如星巴克、麦当劳等,中国餐饮价格具有竞争力,东南亚发展中国家的消费者更负担得起中国饮食。近年来中国和东盟经贸关系日趋紧密,也给中国餐饮的发展带来极大的发展机遇。
当然,中餐的脚步并不局限于东南亚。
图片
图源:界面新闻
皮尤研究中心分析显示,全美约有12%的餐厅供应亚洲食物,这一比例略高于亚裔人口7%的占比。
在全美所有亚洲餐厅中,约七成只供应3种亚洲食物:中餐、日本料理和泰国菜。而这三个族裔群体加起来占全美亚裔人口总数的33%。
到目前为止,中餐厅是美国最常见的亚洲餐厅类型,如今全美所有亚洲餐厅中,39%为中餐厅。而相对应的,华裔人口占亚裔总人口数的24%。
可以说,虽然有所侧重,但是中餐并没有局限于某个区域,全球许多国家都能够看到中餐的身影。
出海,不止菜品
对于身处异乡的留学生来说,一顿地道的中式火锅缓解了思乡之苦。对于当地人来说,美食也不失为了解这个神秘的东方大国的一种方式。
火锅出海,输出的不仅是菜品,围绕“中国火锅文化”展开的消费体验,让海外消费者觉得新奇有趣。
在海底捞的餐厅中,他们会听到一首首中文歌曲,可能是周董经典的《稻香》《青花瓷》,也可能是某首带有戏曲唱腔的旋律;餐桌上的火锅材料和吃法让他们陌生又新奇;海底捞的经典服务“变脸”“甩面”,出海后成为每桌海外食客的必看、必点的内容。其中,标志性的“手工扯面”,成了美食网红出圈的好素材,也完成了中餐体验在海外互联网的二次传播。
图片
图源:截图自环球网视频
他们有的第一次体验在饭店被一群人围着唱生日快乐歌,成为一些i人老外突如其来的“社死局”,也有一些社牛老外,加入了红火一时的“科目三挑战”。简而言之,他们处于中式的文化环境中,潜移默化接受着影响,感受着中国文化独有的那股人情味和烟火气。
另一边,重庆火锅品牌——朱光玉火锅馆在海外也是出尽了风头。在去年年底,朱光玉推出的“沸腾华人”新版本门店,除了随处可见的中国元素如大红灯笼、霓虹招牌、中式牌匾、金鱼灯等,在细节上也是安排的十分到位,不论是筷子和碗碟都更贴近中式酒楼的款式。
图片
图源:朱光玉火锅官网
中餐出海走过了很长一段路,从百年前供应华人劳工的廉价食堂,到唐人街里的特色小吃,再到与西餐竞争的高档中餐馆和连锁品牌。各式中餐馆在海外百花齐放,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中餐馆,他们不仅仅输出的是中华美食,也是中国文化,中餐在海外的发展和崛起亦是国家软实力的象征。
中餐出海,机遇与挑战并存,要征服海外市场并非易事。但在全球化的今天,走出去也是每一个有雄心的企业的必经之路。
想在海外立足,对自身的赛道、品类、受众都要有清晰的认识,还要考虑本土化问题,改良出最适合当地人胃口的美食,相信在未来,我们能在更多地方看到中餐的影子,也让更多外国人破除偏见,了解到真正的中国美食文化。
参考资料:
央广网 《中餐再掀出海潮:供应链出海、产业链出海成新趋势》
界面新闻 《呷哺呷哺“出海”,和海底捞一样先进新加坡》
中国经营报《“火锅出海”生意经》
图片
出品/广州日报媒重点实验室
文/刘成玉、李慧婷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刘成玉、马俊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