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兴183|富顺县童寺镇:做强稻粱“双再生”特色“文章”

川观新闻记者 行晓艺 文/图
小镇名片
童寺镇,地处富顺县东部,全镇辖12个行政村、3个社区,总人口近6万人。是四川省首批“魅力乡镇”、全国文明村镇、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童寺镇为富顺县龙贯山稻粱现代农业园区核心区,现已建成中稻+再生稻3.25万亩,高粱+再生高粱1.2万亩。该镇携手自贡市农科院、隆平高科等科研机构和企业,打造川南再生稻优质高产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中心和再生稻创新基地,持续选育优质杂交水稻新品种。同时,该镇探索“乡情小院+”模式,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坚持文化润村,深入挖掘童寺唢呐、高桌狮灯等省、市级非遗文化内涵,持续擦亮“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名片。
5月24日,记者来到自贡市富顺县童寺镇,只见从栗寨村到老寨村,绿油油的稻田连片均匀分布,“富顺万亩天府粮仓核心示范区”“富顺县龙贯山稻粱现代农业园区核心区”等展示牌格外引人注目,一幅现代农业画卷在眼前缓缓铺开。稻粱“双再生”产业,已成为当地特色鲜明的产业名片。
“最强大脑”赋能 打造“再生稻天然考场”
5月24日早上9点,在童寺镇老寨村的一块“博士田”里,四川轻化工大学生物工程学院副教授魏丕伟正卷起裤脚在田间行走,观察水稻秧苗的长势。“今年我们在老寨村有10亩试验田,包括了低镉品种香稻、酿酒专用糯稻等16个品种,现在主要进行观察鉴定。”魏丕伟说,今年引进了2个低镉水稻资源,进行定向育种改良,为安全和优质的“再生稻”生产提供技术支撑。预计8月中旬,镇上将对这些水稻进行测产。
今年是老寨村“博士田”试种的第4年,魏丕伟和他的科研团队共对60余个“中稻+再生稻”品种从粮食品种、绿色栽培、储存加工等环节进行技术集成,实现水稻每亩增产8%。“根据去年的数据,预计今年这里面至少有三、四个品种单季亩产量能达到720公斤,加上再生稻,总的亩产量能突破1100公斤。”魏丕伟说。
图片
老寨村被规划为童寺镇“双再生”稻粱产业园区核心区。
作为富顺县龙贯山稻粱现代农业园区核心区(以下简称“稻粱核心区”),童寺镇大力发展“双再生”特色优势产业,今年预计中稻+再生稻产量可达3.45万吨,高粱+再生高粱可达4260吨。近年来,童寺镇与自贡市农科院、隆平高科、四川轻化工大学合作,打造童寺基地“再生稻天然考场”,现已发展“双再生”示范片400亩。童寺镇党委书记曾平介绍,当下已有西湖村隆平高科百亩品比展示田、老寨村博士试验田和栗寨村农科院再生稻创新基地展示田,每年开展品比试验及示范种植活动,大力推广应用适应性强、产粮丰、重金属含量低的水稻“三好生”进行推广。
“最强大脑”不仅体现在科研人才支持上,也体现在科技赋能。在四川雒源俊峰粮油食品有限公司,已形成烘干、除杂、去石、砻谷等深加工全产业链,可日产大米200吨。“最近我们在进行现有设备的自动化提档升级,这个月底就能完工,届时会再增加2条生产线,年产量可提高8万吨。”该公司董事长王登友告诉记者,目前已将1.5万农户紧紧吸附在产业链上,串起“共富链”。
图片
栗寨村自贡市农科院再生稻创新基地展示田。
创新“乡情小院+” 邻里群众腰包“鼓”起来
日前,老寨村“稻梦小院”举行了一场水稻规范化栽培的培训。“今年推广了新的水稻栽培宽窄行距,镇上农业中心的专家到小院手把手教我们,足不出村就能学到新技术,现在全部成功移栽。”老寨村村民曾荣清高兴地说。
“‘稻梦小院’是我们创新探索的‘乡情小院’基层治理模式。按照‘地域相近、居住相邻、群众自愿’原则,将相对集中的10至30户划为一个个小院落,每个小院设置1名院长、2至4名委员,负责开展纠纷调解、政策宣传、产业培训等各类活动。”曾平说,童寺镇现已建成老寨村“稻梦小院”、东禅村“百灵小院”、凰凤村“龙山小院”等18个“乡情小院”,解决200余件群众急难愁盼的事。镇上还探索“乡情小院+经济”的模式,把群众联结到产业链上,共谋“致富经”。
老寨村“稻梦小院”现已有22户村民在稻粱园区核心区进行水稻种植、务工,户均年收入增收1000余元;西湖村“锡溪小院”组织进行水稻集中育秧40亩,节省人力、物力,提高生产效率。“我们引导小院群众就近销售农产品、出租田园民宿等。”曾平介绍,例如,老寨村“稻梦小院”院长肖祥章组织村民在七彩油菜文化旅游节上销售蜂蜜、鸡蛋等特色农产品,带动100余户村民增收80余万元。“有了这个小院,我们这几十户人家就成了一家人,有事一起干,有钱也一起赚。”老寨村村民付述碧说。
文化润村是童寺镇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又一张牌。童寺镇持续深耕地方文化内涵底蕴,联合富顺县童寺镇九年制学校开展非遗传承教学,已先后培养近100名学生;探索开展“非遗”技艺主题文化活动等,传承保护“童寺唢呐”省级非遗,持续擦亮“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名片。
站在阳光下,曾平指了指半山腰的老寨村村史馆:“现在已经进入内部装饰阶段了,预计今年9月投入使用,到时候能让更多人了解稻粱发展历史,进一步推动‘双再生’产业农旅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