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零部件厂明年有麻烦,特斯拉推动供应商在我国以外生产零部件

内容提要:
在地缘风险加剧的情况下,特斯拉在加大力度将供应链从海峡两岸转移出去。向大中华区之外的国家转移汽车零部件生产线,并不代表海外汽车品牌会离开我国。特斯拉领头转移汽车零部件生产线,应该不仅仅是地缘风险。转移汽车零部件生产线,对我国经济有多大影响?
一、在地缘风险加剧的情况下,特斯拉在加大力度将供应链从海峡两岸转移出去。
图片
5月23日,马斯克的特斯拉上海储能超级工厂开工。这是特斯拉在美国本土之外的第一座储能超级工厂,将生产特斯拉超大型电化学商用储能系统Megapack,预计年产能将达1万台,储能规模近40吉瓦时。
三郎本以为马斯克对投资中国充满信心,意想不到的是,在马斯克的上海储能超级工厂开工的前一天,也就是5月22日,《日经亚洲》撰文称,特斯拉正在敦促其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明年开始在海峡两岸以外的地区生产。
特斯拉的这一做法,其实就是跨国公司这几年对供应链的CN+N调整。比如苹果,最近这几年带领其供应链企业,陆续在越南、泰国、印度投资设厂,印度产能已从疫情前的不到苹果全球产能的5%,扩大到2023年底的约15%,并计划在2024年继续增加到20%-25%。
几家特斯拉和其他公司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的相关人士告诉日经亚洲:“我们收到了特斯拉的要求,他们希望拥有OOC和OOT的组件,这意味着我们需要在大中华区之外安排产能……他们希望这样的安排能从明年的新项目中实现“。
一位汽车电子零部件供应商高管表示,“我们为几家美国汽车制造商提供服务,特斯拉在试图避免围绕海峡两岸的风险方面是最积极的……做OOC和OOT真的很难,而且成本很高,因为这是成熟的供应链所在” 。
图片
据报道,特斯拉还在与来自日本、韩国等地的其他亚洲供应商讨论了这个问题。一家日本电子产品制造商的管理人员告诉日经亚洲,特斯拉已经联系了他的公司研究供应链替代问题。
还有一家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的高管表示,该公司正在增加泰国的产能,以响应特斯拉的这一新要求。这位高管说:“对包括特斯拉在内的许多客户来说,所谓的CN+1战略,还包括避开大陆对岸”。
不仅仅是特斯拉在进行供应链转移。通用汽车(General Motors)和福特(Ford)等其他美国汽车制造商,已经开始催促他们的供应商,加快调查将汽车零部件的生产转移到大中华区以外的地方。与特斯拉不同的是,特斯拉已经开始要求实施,但后者正处于摸底调查阶段,还未正式通知供应商转移产线。
二、向大中华区之外的国家转移汽车零部件生产线,并不代表海外汽车品牌会离开我国。
图片
马斯克4月出人意料地访问了我国,并希望在我国市场获得该公司最强大的驾驶辅助软件FSD的认证。而我国官员也称特斯拉是“美中经贸合作的成功典范”。
4月23日,其上海储能项目正式动工。
此外,马斯克还支持宝岛是中国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主张。
据乘联会数据显示,2024年一季度,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生产22.09万辆电动汽车,占其全球产量的50.9%。4月份,上海工厂生产6.22万辆。
基于以上因素,马斯克向大中华区之外转移汽车零部件产线,并不意味着该公司会放弃大陆市场。
特斯拉如此,苹果也如此,相信通用、福特也如此。
三、特斯拉领头转移汽车零部件生产线,应该不仅仅是地缘风险。
图片
特斯拉提出在大中华区之外组织汽车零配件生产供应这一要求之前,美国宣布将大幅提高中国电动汽车的关税,我军在绕台岛实弹演练。
特斯拉对供应商解释供应链调整的理由,是大中华区的地缘风险。并称此举旨在为非中国市场开发替代供应来源。
相关人士也称,特斯拉此举旨在为非大中华市场开发替代供应来源,以避免供应链中断。
但三郎认为,特斯拉的目的并非这么单纯。应该还有通过在劳动力成本更低的东南亚等地设厂,减低生产成本,增强特斯拉电动汽车价格竞争力的盘算。
特斯拉寻求替代供应链之际,该公司正面临来自我国和第三国的电动汽车制造商的日益激烈的竞争。
Counterpoint Research的统计数据显示,比亚迪在2024年第一季度占全球纯电动汽车(BEV)市场15%的份额。特斯拉的领先份额从上一年的22%降至19%。
特斯拉要求在大中华区以外的生产能力,除了把控地缘风险因素之外,可能还因为特斯拉与比亚迪等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商的竞争,比其他西方或日本品牌更直接。
在中国品牌推出20万元以下,甚至10万元以下的低价电动车来增强竞争力后,特斯拉也面临着价格压力。而前往劳动力价格更低的国家生产零部件以进一步降低成本,就成了特斯拉必须的选择。
四、转移汽车零部件生产线,对我国经济有多大影响?
图片
海峡两岸制造了世界上大部分重要的电子零部件,如显示器、印刷电路板、相机镜头和半导体。据经济时报报道,超过87%的苹果顶级供应商在大陆设有生产设施。
技术先进的电动汽车的兴起使这些供应链成为经济竞争的焦点。自去年下半年以来,越来越明显的是,电动汽车成为美中科技战的最新战场。
虽然向供应商提出在大中华区之外提供产能的要求,对于像特斯拉这样的汽车制造商来说是合乎逻辑的,以防止由于地缘的不确定性而导致任何供应链中断。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看到如此多的零部件供应商加快在东南亚和墨西哥的新投资。
但毫无疑问,类似特斯拉这样的决定,对大陆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而言,肯定不会是好消息。因为一旦在大中华区以外有了供应链替代,明年开始,大陆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的海外订单,势必会减少。
图片
根据海关数据,2023年我国汽车和相关零部件出口额达到1.35万亿人民币,约1893亿美元,稳坐世界第一;其中汽车零部件出口额达到6347亿元,约 877 亿美元,同比增长14.9%。与整车出口势均力敌。
据同花顺iFinD数据整理,截至4月份,在A股已披露2023年年报的汽车零部件上市公司有113家,涉及汽车零部件配套、电子电器、橡胶制品、发动机部件等领域。
这就意味着,特斯拉等海外汽车品牌转移汽车零部件供应链,将对至少113家上市公司、880亿美元左右的汽车零部件出口额产生显著影响。
当然,汽车零部件供应链外移,如果向其他行业蔓延,影响会更大。
【作者:徐三郎】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