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奥泛能网张岩:能源转型既要自上而下 也要自下而上

本报记者 李哲 北京报道
在能源转型的进程中,随着新能源电力的占比不断提升,对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5月22日,在“锻造新质生产力 激活能源发展新动能”研讨会上,新奥泛能网常务副总裁张岩表示,能源体系的转型,既要自上而下,也要自下而上。“从我们的角度来看,是自下而上地去做。我们的理念是从用户需求出发,因地制宜,清洁能源优先,多能互补,以能量全价值链开发利用为核心的用供能一体化的能源系统。”
“双管齐下”推动能源转型
在“双碳”目标的带动下,我国能源转型一直在稳步推进。
2015年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中发〔2015〕9号,以下简称“9号文”)为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做出了总体部署,明确了电力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实施路径和重点任务。
随后,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印发《推进并网型微电网建设试行办法》。旨在从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并规范微电网健康发展,引导分布式电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就地消纳,建立多元融合、供需互动、高效配置的能源生产与消费模式,推动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
由于我国的能源电力系统长期以煤为主,转型并非易事。这些年相关的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推进,但推进的速度和进度并未达到预期。过去尝试从供给侧出发的商业模式和很多技术手段,在市场落地中仍需打磨。
在张岩看来,能源体系的转型,特别是新型电力系统的搭建,既要自上而下,也要自下而上。
“我们需要根据用户侧的需求去做服务,真正意义上以商业价值为客户服务,只有通过为客户创造价值和分享价值的方式去孵化能力,才能更好合理地利用资源,进而实现高质量发展。这样自下而上的发展方式,是真正意义上促进市场和整个行业良性发展的有效方式。”张岩说。
从需求侧入手
“早在2008年,新奥集团董事局主席王玉锁先生就预见到综合能源业务的需求潜力。于是在2009年,新奥提出泛能理念,推动现代能源体系落地。”张岩回忆道,公司自2009年提出泛能理念至今,伴随海量项目实践、沉淀与发展,已于2020年发布了两项泛能网国家标准。
新奥集团1989年创立于河北廊坊,以城市燃气为起点,逐步覆盖了分销、贸易、输储、生产、工程智造等天然气产业全场景,贯通清洁能源产业链。
谈及新奥在新能源领域的探索,张岩坦言:“新奥是国内投资探索综合能源领域的领先企业之一。从2010年投建的长沙黄花机场项目,是新奥的第一个泛能项目,一直到2018年,已累计投运项目超100个,涉及相关投资超过百亿元。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经历了无数挑战,但也收获了宝贵的经验。最终,我们发现,真正的用户侧服务是有足够生命力的,我们所提供的服务品类也从最开始热力、三联供等,逐渐发展出来涵盖配电、空压、暖通、光伏等多种多样的用户侧服务。”
记者了解到,新奥提出的泛能理念是从用户需求出发,因地制宜,清洁能源优先,多能互补,以能量全价值链开发利用为核心的用供能一体化的能源系统。而泛能网则是在泛能理念的指导下,将能源设施互联互通,利用数字技术,为能源生态各参与方提供智慧支持,为用户提供价值服务,实现信息引导能量有序流动的能源生态操作系统。
如今,新奥已逐渐转变成为一家能源运营商。“我们运营了大量的用户侧的能源设施,我们现在在运的这些综合能源项目超3000个,2018年至2023年,运营规模就已经达到350亿元。”张岩说道。
短期内积累了大量的增量空间,对于新奥来说,可谓是幸福的烦恼。
张岩解释称:“当前新奥在运的将近3000个、供能能力350亿kWh的泛能项目,依靠以往‘人拉肩扛’的传统方式是无法安全、高效运营的。这就需要新质生产力,智能化的能力加持。2024年内,预计新奥在运项目实现100%的智能能力全覆盖。基于体系化的能力,泛能网致力于为能源生态参与各方如蒙牛集团、开元酒店集团等海量终端客户提供智能能力。”
此外,在新奥的规划中,泛能网是一个平台。张岩表示,从公司高层的理念来看,泛能网的立意是一个能碳产业智能平台,而不仅是提供智能产品服务,泛能网还对接了大量的融资、投资、运营资源,以及各种节能服务生态资源。当拿到很多项目之后,泛能网会引入其他投资主体和服务商共同参与,给终端用户提供更全面的能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