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生态大体检”揭露哪些问题

    “绝对不可能是江豚,它只是条大青鱼!”近期,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在江西现场暗访时看到一头小江豚正在一片油污中拼命挣扎,江西省九江市庐山市有关部门一名工作人员“指鹿为马”的言论引发广泛关注。
    对于长江“微笑天使”江豚的保护牵动着人们的心。第三轮第二批中央生态环保督察长江流域上中下游多省市,就是聚集“长江大保护”这个大目标——既关注长江经济带流域性整体性问题,以及生态环境共性问题,也找准各省(市)突出问题。
    “长江之肾”遭遇生态危机
    地处长江中下游南岸的江西省,97.7%的国土面积属于长江流域,每年平均向长江提供15.5%的水量,是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的重点省份之一。
    鄱阳湖是我国第一大淡水湖,对于调节长江水位、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维持区域生态平衡起着重要作用。但近年来鄱阳湖总磷浓度一直未达到湖库Ⅲ类水标准。督察还发现,鄱阳湖重点水域禁捕要求落实不到位。九江市都昌县鄱阳湖长江江豚省级自然保护区老爷庙附近有人用抛网进行捕鱼。2022年至2023年,鄱阳湖内发现有5头江豚死于渔网和鱼线缠绕。
    地处“长江之腰”的湖北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和三峡坝区所在地,肩负着确保“一江清水东流、一库净水北送”,挺起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脊梁的使命。
    洪湖是湖北第一大淡水湖泊,也是长江中下游最具代表性的湖泊湿地和生物多样性区域之一。然而,2012年以来,洪湖水质持续恶化,2021年至今一直为Ⅴ类。水生植被覆盖度低,仅占全湖面积12%,不到有记录以来历史较好水平的1/5,沉水植物几乎消亡,野生红莲面积大幅度减少,底栖动物多样性降低,物种数仅为有记录以来历史较好水平的1/4。督察指出,洪湖周边城镇生活污水直排问题突出、养殖污染严重、生态保护修复还不到位。
    位于长江中游的湖南省,有着我国第二大淡水湖洞庭湖,它是与长江关系最紧密的超级大湖。
    督察发现,洞庭湖湿地的退林还湿半途而废,违规种植死灰复燃,违法采砂屡禁不止。益阳市南洞庭湖省级自然保护区内沟、垄密布,湿地生态整体性被切割,总面积约18.3万亩。在澧水河口湿地保护区,截至督察进驻时,非法采砂124万吨,孟姜垸洲滩再次被挖空250亩,累计挖空面积达2085亩。
    自然岸线被破坏
    长江岸线是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资源,保护修复好长江岸线,事关国家生态安全大局。长江保护法规定,禁止违法利用、占用长江流域河湖岸线。
    作为长江上游生态屏障最后一道关口,重庆一些地方对长江生态保护修复的重要性认识不深刻,对长江岸线监管不严、保护不力。
    督察指出,重庆市云阳县云安联盛码头于2008年建成,至今仍未办理港口岸线使用审批手续,长期违规占用岸线约800米;云阳县灯笼桥码头规划岸线65米,实际占用岸线约250米,并在三峡库区消落区违规修建作业平台,造成生态破坏。奉节县金槽垃圾衍生燃料专用码头规划岸线200米,实际占用岸线约560米。卫星影像显示,该码头还存在超规划泊位作业问题。2024年3月,督察组暗查发现,该码头旁还存在一座无名货运码头,占用岸线约60米,并建有下河道路。
    此外,云阳县凉水井砂石堆场,占用滩涂近20亩,且在三峡库区消落区违规堆放砂石,生产废水直排长江一级支流汤溪河。
    位于长江经济带的浙江省被指出海岛岸线的破坏问题。浙江省是长三角核心区域,也是我国人口最密集、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督察组认为,浙江省温州市相关县(市、区)和有关部门发展理念存在偏差,统筹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不够。
    偷梁换柱、形式主义仍存在
    云南省是我国西南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保护好云南的森林资源,对于维护生态安全和生物多样性以及长江上游水源涵养意义重大。
    天然林是森林资源的主体和精华,是自然界中群落最稳定、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陆地生态系统。督察发现,云南省临沧市盗伐天然林问题突出,仅临翔区蚂蚁堆一个乡,就有5处天然林被盗伐,共215亩,其中160亩为2024年盗伐,并违规烧山,森林生态遭到破坏。
    森林法规定,实行天然林全面保护制度,严格限制天然林采伐。督察发现,2020年12月,临沧新景林业技术服务有限公司编制伐区调查表时,将蚂蚁堆乡杏勒村126亩天然林按人工林违规申报,临翔区林业和草原局把关不严,违规发放采伐许可证,实际采伐过程中越界开采。2023年2月,临翔区林业和草原局又申请将上述地块违规调出天然林范围,省市两级林业和草原行政主管部门把关不严,予以同意。
    一些地方在天然林下种植咖啡、茶叶时,为了提高产量,采取围剥树皮等隐蔽性手段,造成林木死亡。督察组抽查发现,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普文镇秤杆村,因咖啡种植已累计蚕食天然林15.9亩,63棵树被从根部围剥树皮。
    督察指出,云南省经济林更新偷梁换柱,公益林管理有漏洞,对存在的林地严重破坏问题监管不力,甚至存在审批、调整、变更过程中违反法律法规要求的情况。
    上海是长江入海口所在地,在上海市一些地方,林地损毁问题仍然多发。督察组抽查发现,上海市宝山区将4块共46.1亩已无树木的林地纳入森林资源统计。2021年闵行区有112亩森林资源被重复统计。
    为应对上海市新增森林面积指标考核,上海市林业主管部门将部分已成林地填报为未成林地,再逐年改为已成林地,变存量为增量。仅2021年,上海全市通过此种方式新增森林面积达3.5万亩,实为虚增。督察组指出,上海市林长制等相关制度流于形式。
    针对这些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以及不作为、慢作为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督察组将进一步调查核实有关情况,并按要求做好后续督察工作。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张艺 来源:中国青年报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