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实录】5年来,他天天怀疑自己得了癌症,诊断结果终于出来了……

图片
初次在门诊见到W老先生的时候,他说话条理非常清晰,像一位老派的知识分子,让人印象深刻。但更让我记忆深刻的是他的焦虑和执拗:“医生,我肯定得癌了,你帮我做个穿刺就知道了。”他竟然坚信自己患了前列腺癌。
他强烈要求我做的前列腺穿刺活检,是通过取得前列腺组织做病理学检查,以确定前列腺病变的性质、种类以及程度,是确诊前列腺癌的重要手段。一般只有当PSA(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大于正常值(4ng/ml)时,医生才会建议患者进行该项检查。
W老先生先前的检查结果显示:PSA只有2.5ng/ml,即便在最近一次核磁共振检查中发现了一个模棱两可的可疑病灶,但根据他的整体情况来看,暂时没有必要通过穿刺来验证他是否患癌。
我向这位老先生解释了他的情况:“你无甚大碍,积极观察就好。”但是他坚信自己患了前列腺癌,一定要求我给他做靶向穿刺。
他的老伴告诉我:“他5年前就怀疑自己得了前列腺癌,到医院里去检查,一查PSA只有2.1ng/ml,医生跟他说,这个不用检查,正常的。但他就是不死心,非要进一步检查,做了前列腺核磁共振,结果也没问题。从此之后,他每半年就要去医院查一次PSA和前列腺核磁共振,虽然每次检查结果都没问题,但他还是怀疑自己得了前列腺癌。”
我想了想,这原本是一个可做可不做的穿刺活检,但患者这么坚持,家人也很无奈,于是我便给他做了穿刺活检。
图片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再度在门诊中见到W老先生的时候,他已经拿到了靶向穿刺的检查结果,穿刺显示:23针里面只有一针阳性,阳性占比只有5%,虽然是非常“微不足道”的病变,但最终确诊前列腺癌。
“5年了,老头子天天怀疑自己得了前列腺癌,把我们整个家都折腾得要命,这次真的查出来了,我们反倒松了一口气。”他老伴的话让我有点吃惊。
这几年来,他和他的家人其实都遭受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和折磨,像一个“没有落地的靴子”,始终让他们不安。
“王医生,其实我这些年查了很多资料,发现你们这里做靶向穿刺,穿得更准确,所以才慕名过来找你。”W老先生的“夸赞”,让我的内心五味杂陈。
最后,通过竭力劝说和解释,W老先生选择接受了损伤明显小于全部切除的局灶治疗,因为他所患的是极低危的惰性前列腺癌。
对前列腺癌的过度诊断和治疗是我一直反对的。从客观结果上说,W老先生做穿刺的意义并不大。如果他不知道自己得了这么个极低危的惰性前列腺癌,估计也不会影响他的寿命。
但从主观上说,他坚持要做穿刺活检,对癌症的执念已经严重影响了他和家人的生活,那帮他做这个穿刺检查,解开他和全家人心中的疑惑,又变得“意义重大”。
那作为医生,我们是应该一丝不苟地尊重客观事实,还是要兼顾患者的主观感受呢?
我的理解是:医学应该是一种饱含人文关怀的客观科学。医生在观察与记录疾病的客观世界,理智寻找病因与病理指标。而病人在体验病痛的主观世界。作为医生,在诊疗过程中,我们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和事实,也要倾听和考虑患者的主观感受,在诊疗过程中平衡好尺度。
(作者:王海峰 上海市东方医院泌尿外科行政主任兼泌尿外科南院主任、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