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丨王曾玉:乡村振兴的复杂与纠葛——长篇小说《道泉记》读后

图片
乡村振兴的复杂与纠葛
——长篇小说《道泉记》读后
文/王曾玉
《道泉记》也可以称作《盗泉记》,该书以土地变迁为背景,讲述了从土地下户前后到农村大搞经济建设(农村重建)时期,一个村庄里一圈子人的故事。在书中,作者张生全还穿插讲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地主对土地的兼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分田地、大炼钢铁等各个时期村庄的变迁。作者采用对称叙事的手法,一者以“道”与“盗”为切入点,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梳理;再者以“慧”与“憨”为抓手,对乡村人性进行了考量;三者以“生态”与“破坏”为尺度,再现了中国乡村振兴过程中的复杂和纠葛。作者在辩证统一的表达中,让这部结构庞大、人物众多,但篇幅并不长的小说,达到了一种奇崛庄重的美学高度。
一、两个家族在恩怨情仇中相生相长
廉家和志家,是道泉村的两个大家族。道泉村的泉眼“道泉”因水量不足,只够浇灌木槿坡和桤木坡,得此两坡者不饿肚子。因此,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争抢这两块肥田,便成为两大家族的主要矛盾。作者写了两个家族的四代人,他们阴谋算计,彼此倾轧,各占上风,从未消停,也因此相互欠下了一些人命债和情感债。土地下户后,两个家族的恩怨来到新的一代人身上。廉家有三个男孩,廉把、廉背和廉口,凑齐了刚好是一把完整的“镰刀”。志家阵容更加强大,有“荣华富贵”四个男孩和一个聪明能干的志慧姑娘。小说的故事,也着重在这新的一代人之间展开。
除了争夺泉眼以外,道泉村的话语权,更是廉、志两家争夺的焦点。曾经的大队书记、生产队长,和后来的村支书、组长的明争暗斗,一直处于白热化状态。上一代的生产队长廉诸,在大队书记志干面前一向唯唯诺诺,卑躬屈膝,不惜用老婆贿赂对方;连哥哥廉都被冤枉时也不出手相救,导致哥哥上吊自杀,而这也成为侄儿廉把后来报复廉诸的原因之一。当然了,更多的关于话语权的争夺及其恩怨情仇,则集中在“廉家三兄弟”与“志家五兄妹”身上。
新时代来了,粮食不缺没有“限粮关”,进入经济大发展,进入读书改变命运的时期了,土地也不再受重视了。心思缜密、城府极深、精于算计的廉把用肥田换得志家荒山挖掘煤炭,一夜暴富。又通过关系,偷梁换柱,把志慧的高考录取通知书,神不知鬼不觉地变成弟弟廉背的录取通知书。而这,也成为后来廉把要挟廉背的把柄。当志慧高考落榜,回家搞生态茶产业时,由于挡了廉把的财路,他又开始了一轮又一轮的阴谋操作。志富是另一个版本的廉把,他编造谎言侮辱姐姐志慧和男人钻玉米地,设计陷害举报当家的哥哥志荣,只为达到能独霸家产的目的。而廉口和志贵,两个家族中对称的“瓜娃子”,却在关键时候说出聪明人都不敢讲的真话,把工于心计的暴发户廉把,有意无意地拉下马。小说作者精心设计情节,前后呼应,草蛇灰线,伏脉千里,人物心理刻画得细腻生动,人物形象鲜明精准,过目铭心。
二、用庄子思想展开关于偷盗问题的人性讨论
整部小说用庄子思想作底色,再用庄子的故事作框架,设置了八个章节,分别是《知北堂》《大木斋》《梦蝶室》《得鱼居》《相濡阁》《鲲鹏台》《栖梧轩》《合水亭》。这些章节,同时也是“志慧茶生活馆”中几大茶室的名字。这些名字显然源自作者对庄子思想的深刻领悟和喜爱,暗合小说情节和故事走向,构思巧妙,设计合理,独具匠心。
道泉村两个家族姓“廉”与“志”,出自“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这里讲的是君子的高洁品质。作者给两个家族的第一代取名“廉者”和“志士”,显然就是想说,在那时候,这第一代还处在高洁与淳朴之中。廉家后几代的名字,廉锗、廉堵、廉诸、廉都,虽然还都带一个“者”字,但是纯洁的“金”和朴素的“土”逐渐消失,变成追求“言”和“邑”。志家后几代的名字也很有意思,志土、志一、志十、志干,名字都是围绕“士”的变体,但是变来变去,最后“士”风不在,“土”地丢失,变成粗俗不堪的“干”部了。也就是说,在这两个家族在争夺倾轧之中,“道”变成“盗”了。
道泉原本水量充足,自从一个名叫箧村哲(窃村贼的化名)的人偷了里面的金莲花后,水便少了一半,粮食开始缺乏,偷盗行为盛行。从偷玉米、偷公章、偷录取通知书、偷煤炭、偷感情,到最后道德沦丧——偷人,道泉村由此“盗”风盛行。就“偷人”这一情节的设置,作者也不忘他的对称美学:大队书记志干偷了生产队长廉诸的老婆杨柳,而生产队长廉诸则偷了自己的弟媳徐桃并生下廉口。
小说以神话开篇,庄道士的出场,与红楼梦中跛足道人有异曲同工之妙。接下来,作者把故事情节和矛盾冲突融入庄子思想的框架中。好比做一道大菜,先熬好一锅优质的高汤,再加入上好的食材,自然口舌生香,韵味无穷。
在第一章《知北堂》和第四章《相濡阁》中,作者引出“圣人不死,大盗不止”的理论,开始一场关于偷盗问题的讨论。什么是真正的偷?庄子认为,所谓的“孝、悌、仁、义、忠、信、贞、廉”等,都是人道毁弃,都是人为标榜出来的东西。人皆循道而生,天下井然,何来大盗,何须圣人?而偷窃的定义也虚伪至极,“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第七章《栖梧居》),这是统治者和所谓圣人明显的双标。作者在小说中设置了一个“圣人石”,围绕圣人石展开一系列故事,实际上就是关于“大盗”与“圣人”的讨论。最后一章《合水亭》,作者借廉背在课堂上给学生写下的《庄子》中“夫妄意室中之藏,圣也;入先,勇也;出后,义也;知可否,知也;分均,仁也。五者不备而能成大盗者,天下未之有也”一段话,表明盗亦有道,天下万物,只有遵循圣人之道,才能达到融通而顺畅。
除此外,小说的其他章节也无不渗透庄子博大精深的思想。“大木斋”传递老公社书记田成无用之用方是大用的人生哲学;“梦蝶室”暗含作者希望“大盗”廉把必须要实现梦与醒的超脱;“相濡阁”通过志慧处理感情的方式,告诫廉背“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的道理;“栖梧居”讲志慧栽凤凰树,引来金凤凰来栖息的拼搏奋斗;“得鱼居”暗示廉把破坏资源挖煤暴富,得鱼而忘筌的卑劣行径;“鲲鹏台”中借庄子小鱼化鹏,赞美廉背、志慧和姜小北这批充满正能量的年轻人,找到适合“道泉村”发展的新道路,并带领村民走得更高更远。“合水亭”是小说的宗旨,借庄子“丘山积卑而为高,江河合水而为大”,说明道泉水虽清洌甘甜,却太小,需合天下之水,通达四方,才能把道泉村的产业做大做强,把道泉村的美好道德传播四方。
三、状写了一幅乡村重建的时代画卷
道泉村有两片肥田,木槿坡和桤木坡。有两个山包,和尚包和荒茶岭。肥田产稻米,可填饱肚子;山包荒凉,生有老茶树。因为对饥饿有刻骨铭心的恐惧,特别是经历限粮关后,人们对种田囤粮有着刻在基因里的执着,认为在乡村,只有种田才是正道。这种传统农业的代表人物是志荣,他迂腐、懦弱、偏执、逆来顺受,因循守旧。即使进入经济大发展,致富方式多元化的时代,他依然固执于种田。最后,志荣成为一个游走四方,到各村各寨布道的“春官”,催促人们种庄稼,人物形象悲壮而又荒诞。
小说还讲述了两种与传统农业相反的创新经济建设模式:一是挖掘不可再生资源,拉动经济发展。主人公廉把靠自己的聪明狡黠和不择手段,用木槿坡肥田换得志家荒山和尚包开矿,极速暴富。后来明知矿井渗水却不停工整治,造成一场矿难,仅仅赔钱了事,却不知从此道泉冒黑水至断流,无法生活生产。廉把也因此成了道泉村第二个箧村哲(窃村贼)。这种无视生命,杀鸡取卵的方式,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是乡村经济发展初期,原始资金积累时候走过的一段弯路。二是发展生态茶业,让经济可持续发展。绿水青山,才是金山银山。这个道理,志慧最懂。被廉把掉包通知书,失去读大学机会后,志慧并没有自暴自弃,而是开始思索最适合道泉村的发展道路。她开发荒山种茶,引进资金,既能变废为宝,保护环境,还能解决就业问题,增加家庭收入,一举几得。她和廉背一起两次举办“茶神节”,成功让道泉村的生态茶走向全国,并借此恢复“贡茶”当年的荣光。
除此之外,还有大批农民外出打工、土地撂荒的焦虑,留守儿童无法教育的现实……究竟哪种方式,才最适合农村的发展?小说发起一场严肃的叩问、思索和展望。
道泉村的人腰包鼓起来了,粮食再不是困扰。都说“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其实不然,红红火火的娱乐城也开起来了。有钱后的人们,并没有找到自己的精神寄托,内心空虚,醉生梦死。而偷盗现象依然,因父母出外打工,造成教育缺失,偷盗队伍还加入了无人监管的留守儿童。经济快速发展与道德滑坡的矛盾,精神文明跟不上物质文明脚步的尴尬,曾是一个时代的缩影。小说想告诉大家的是:乡村重建不仅仅是生产和经济秩序的重建,更重要的是精神文明和道德秩序的重构。
如何重构?作者认为,唯有从教育入手。
廉背在茶神节上公开承认,他的大学通知书是偷来的,并辞去副乡长职务,投入到乡村的教育振兴,把那些散落在野地里的娃儿们,一个个捡进了学堂。还连根撅起了那根捆绑了几代撬杆儿、吊死好多人的桤木树,把“盗”的意念,从道泉村村民的内心彻底拔除。  
作者意在用庄子思想中的“道”来消灭村庄人心中的“盗”,引领良性的道德循环。只有从“盗”回到“道”,才是名副其实的道泉村,才能避免杨柳、徐桃、箧幺姑这些女性的悲剧重演,才能少些酒醉鬼箧歪嘴任高万、暴发户廉把、“堂吉诃德”志干等人物,乡村振兴才有真正的前景和意义。
作者简介:王曾玉,眉山人,四川省作协会员、诗人、评论家。有现代诗、散文、古诗词和文学评论等散见于《中华诗词》《星星》《扬子江诗刊》《诗词月刊》《鸭绿江》《草堂》《四川作家》《四川诗人》等各级报刊。出版诗集《我喜欢的寂静》等。
相关链接一:《道泉记》内容简介
长篇小说《道泉记》以东坡市蜀山乡道泉村“志”“廉”两个家族的历史恩怨为背景,以“偷盗”问题为抓手,以“道泉”流变为线脉,以“庄子”为内在提挈,围绕一对兄弟展开故事。弟弟廉背高考没考上大学,作为煤老板的哥哥廉把,通过关系调换了弟弟廉背与恋人志慧的学籍档案,廉背去读名牌大学,志慧回乡务农。廉背出于愧疚,大学毕业后,放弃在城里工作的好机会,回到乡政府,立志迎娶志慧,并帮助志慧发展茶产业。由于利益受损,廉把一边以“偷盗”要挟廉背,一边以“爱情”绑架志慧,兄弟俩由此呈现了一场触及灵魂的相爱相杀。小说还写了“廉家三兄弟”及“志家五兄妹”等年轻人们不同的人生选择及事业追求,从而展现了乡村对优秀文化的继承,对道德的重建,以及对绿色生态发展的深情呼唤。本书富于隐喻色彩,思想驳杂又集中,事件纷繁又统一,结构严谨又多姿,情感节制又深透,语言幽默又冷峻,描写细腻又斑斓,人物独特又鲜明,是一部思想性与艺术性有机结合的长篇小说佳作。
相关链接二:《道泉记》作者简介
张生全,中国作协会员,在《人民文学》《钟山》《上海文学》《天涯》等发表小说、散文等300余万字,其中有作品获华文最佳散文奖等。出版长篇小说《道泉记》《重返蜀山》《最后的士绅家族》等七部,出版散文集《屋檐口下望天》等三部。《重返蜀山》被多地推荐为党政干部学习读本、入选四川省2023年农家书屋;《最后的士绅家族》入选百道网年榜、中国影响力图书季榜;长篇小说《道泉记》发表于《钟山》2022年长篇小说下半年卷。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