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制高额彩礼 倡导文明婚俗”系列报道之一 破旧立新 婚事新办

题 记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持续推进高额彩礼、大操大办等突出问题综合治理。针对婚俗陋习,我市积极推进婚俗改革,开展专项治理,引领文明新风,婚事简办成为越来越多群众的自觉行动。今起,本报推出“抵制高额彩礼 倡导文明婚俗”系列报道,集中展示我市在倡树婚俗新风、倡导简约婚俗理念等方面的工作成效,希望引导更多的人传承勤俭理念,摒弃婚礼陋习,争做移风易俗的倡导者、践行者、传播者、推动者!
  年轻人追求个性化婚礼,摒弃繁琐传统模式,选择简单真诚的方式见证人生美好时刻,集体婚礼、旅游婚礼等“极简婚礼”的涌现,让年轻人在降低经济负担、减少心理压力的同时,用个性方式定格浪漫婚礼,弘扬了喜事新办、健康文明、简约适度的婚俗新风尚,引导广大青年树立正确的婚恋观。
  青睐婚事新办
  鼓浪屿、丽江、重庆……在对待婚礼的问题上,葛锐和高惠的步调和别人有点不一样。他们选择旅游结婚,让大自然成为两人相知相爱的见证。
  对于这样的选择,小两口相视一笑,“不被繁复的婚俗程序束缚,以天地为证、日月为媒、江山为聘、山河为礼,更符合自身的青春气质。”
  从草原到高山,从森林到湖泊,在旅程中,葛锐和高惠惬意十足,遇到喜欢的风景,会选择用手机定格,“影楼生产线式的婚纱摄影,粗暴单调,价格还高昂,用沙滩、草原、高山等元素记录婚礼,花钱不多,还有纪念意义。”小两口说。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婚礼的本质意义已经发生改变。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之前人们之所以极为重视婚礼,除了掺杂着传统观念、家族颜面、关系资源等复杂因素外,更重要的在于其法律意义。在法律不健全的时代,婚礼中的每一个环节都代表着婚姻的不同阶段,有其法律价值。而在“领证即结婚”的当下,婚礼的本质基础已经消失,其更多是一种象征意义。腾讯发布的《结婚行业洞察白皮书》显示,年轻人办婚礼的平均花费高达17.4万元,是新人双方月均收入的8.8倍,而且有42%的新人会在实际花费中超出预算。高昂的花费、“甜蜜的负担”,让年轻人开始思考婚礼的实质意义,于是“极简婚礼”走上前台,受到了年轻人的喜爱。
  2023年5月,中国铁路太原局集团有限公司50对新人,在简约而时尚的集体婚礼中携手,以勤俭节约、健康向上的文明婚俗引导“为爱减负”新风尚。2023年9月,晋阳湖畔,来自中化二建集团有限公司基层一线的103对新人,身着中式礼服,在父母亲友、同事的共同见证下喜结连理。
  面对婚礼,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更注重个人内心感受,淡化婚宴社交属性,弘扬婚俗新风。他们表示,打破思想藩篱,拒绝铺张浪费,通过简单的仪式让婚礼返璞归真,有利于婚姻关系更加和谐稳固。
  渴望文明婚庆
  “不用早起、没有车队、不要摄像、不搞煽情。我们的婚礼很简单,没有凌晨放炮,没有好友堵门,宴请简简单单,一切温馨和谐、顺理成章。”舍弃繁琐的婚礼流程,让中化二建集团有限公司职工张云龙欣喜。
  说起婚宴旧习,张云龙的眉头拧成了疙瘩,身为朔州人的他,直言自己朋友结婚时,摸手识人、击鼓传花、新人默契考验等小游戏一个接着一个,花了大价钱不说,朋友还被折腾得腰酸腿疼苦不堪言。
  复杂的婚礼流程让张云龙咋舌,于是单位在践行社会责任、彰显企业担当,举行“七十华诞喜结缘 同心奋进向未来”首届集体婚礼时,他和妻子李丽琛赶紧报了名。整个婚礼流程简单而庄重,在主持人的指引下,张云龙和李丽琛签下盟誓之约、许下爱的承诺。仪式结束后,两人在单位定下的花园假日酒店里招待亲朋。
  对此,张云龙父亲直呼“减负”。要在过去,村里得吃3天的宴席,头一天只能算预备餐,第二天才是“正日”喜宴,第三天还得再吃一顿。过百桌的流水席是常态,菜品也要满盆满碗,最后“盛宴”还往往变“剩宴”。
  而让李丽琛母亲高兴的则是婚礼举办得顺顺当当,“婚礼上常见的喝酒聊天、唱歌跳舞,以及各种小游戏没了踪影,变成一场朋友间的聚会、一次美好爱情的分享。”
  传统婚礼形式繁琐耗时,婚庆低俗游戏让人尴尬不已,这些繁文缛节并不符合年轻人的生活方式和审美观念。不少新人们表示,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和物质丰富使得人们更加注重个性化和简约化,婚庆回归文明的背后,是他们追求个性化、自由化,以及简约舒适生活方式的体现。
  弘扬传统美德
  “爱情贵在真心,家庭美在和谐。婚礼不是释放虚荣心的过场,咱俩踏踏实实过日子,比啥都强……”5月21日,胡赛媛对丈夫范家铭说。
  胡赛媛和丈夫都是太谷胡村人。2023年两人按照自己的意愿,办了一场无摄影、无司仪、无催泪环节的“极简婚礼”。对于两人的选择,双方父母没有过多干涉,给予了完全的尊重。
  结婚前的一段时间,小两口邀请双方父母坐在一起,将各自家庭的“幸福经”传授给他们。对于这些,他们感觉很轻松。
  “父母没有客套话,回顾了各自的奋斗史,以及他们的相处方式。在一穷二白的情况下,他们相互理解扶持,勤劳操持生活,哺育我们长大,我觉得很了不起……”胡赛媛感慨。
  当传统观念与社会变化相碰撞,“极简婚礼”兴起的背后,是年轻一代对以婚礼规模和隆重来衡量一个家庭实力和地位标志认知的淡化,以及年轻人对传承优良家风、彰显个人责任意识的凸显。他们坦率表示,婚姻应靠自己维持,不应该靠双方家长帮衬,齐心协力、勤劳致富才是小家欣欣向荣的真正密码。
  于是,在这种想法的促使下,年轻人不再盲目追求奢华和繁琐,更加注重品质和体验,开始理性地看待婚礼,选择“量体裁衣”,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来规划婚礼,这体现了他们对婚俗改革的时代思考和文化创新。记者 张 慧 太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