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术后出现“三通瘘”,吃东西会从胸壁漏出,长海医院多学科救治66岁患者

图片
记者从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上海长海医院)了解到,近日该院多学科救治了一位66岁的复杂气道、食道、胸壁瘘患者。
李阿姨三年前在体检中被发现患有肺癌。在当地接受肺部手术后,又出现了术后长期并发症——气道、食道和胸壁瘘。“去了很多医院,感觉医生用尽了办法,可我的身体一直没有好转。只要吃东西、喝水就咳嗽个不停,而且会从胸壁漏出体外。”李阿姨一度绝望。
今年1月,她辗转来到上海长海医院求助,呼吸内科副主任黄海东点燃了她的希望。黄海东将李阿姨收治入院后,医院为她组建起一支由呼吸科、消化科、整形科、影像科和麻醉科等多学科专家组成的救治团队。
“不同的病人,相似的病情。”黄海东所在的长海医院呼吸内镜中心近年来联合多学科救治了多名和李阿姨一样病情的患者,积累了大量救治经验和技术手段。然而,李阿姨的病情更加复杂——右下肺支气管残端、食道胸壁窦道,形成了“三通瘘”。
医生精心为她制定的“三步走”治疗方案。第一步是封堵体腔内部的窦道及瘘口。1月31日,手术团队为她实施了支气管镜联合胃镜下气道、食道瘘修补术。医生利用前期定制的小Y型金属覆膜支架先行封堵气道,为李阿姨的呼吸道提供了临时的保护;随后再采用胃镜下氩气刀联合封堵夹有效封堵食道的窦道及瘘口。5天后,影像科专家判读胸部CT和上消化道造影:体腔窦道及瘘口完全修复,未见造影剂外漏,达到了有效封堵体内的窦道及瘘口的预期目的。
接下来,进行体外胸壁窦道整形修复。3月22日,整形外科教授吕川为李阿姨实施了全麻下胸壁气道瘘窦道切除术+脱细胞异体皮置入术+皮瓣转移术,手术顺利。这次手术不仅修复了李阿姨的皮肤窦道,也修复了她对生活的信心。
第三步就是彻底移除体腔内残留封堵器。经检查,前期放置在李阿姨食道内金属封堵夹随着瘘口痊愈已顺利排出体外,而同期放置在李阿姨气道的小Y型覆膜封堵支架,是为了避免呼吸道分泌物及消化液刺激瘘口,是加速瘘口愈合的“权宜之计”,不能一直保留在体内,成功取出才能一劳永逸地解决李阿姨的问题。5月7日,气道内的小Y型覆膜封堵支架被顺利取出,复查食管碘水造影未见异常,这标志着李阿姨的病情被彻底治愈。
图片
图片
在治疗过程中,疼痛科的局部注射止痛治疗及胸壁术后康复指导,缓解了李阿姨因多次外院胸外手术带来的长期胸壁神经疼痛。目前,李阿姨回归了正常生活,正在积极康复中。
据介绍,手术后气道食道合并瘘是一种发病率较低但危害性极大的疾病,治疗难度高,死亡率高。李阿姨的成功治愈案例再次证明了多学科团队协作在处理复杂医疗问题中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