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文化贸易高质量发展分论坛举行 文化贸易的根要扎入优秀文化里

图片
推动文化贸易高质量发展分论坛现场。 深圳报业集团记者 陈玉 摄
5月24日,2024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推动文化贸易高质量发展”分论坛在广东省深圳市成功举办,本论坛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紧扣以文化贸易高质量发展助力文化强国和贸易强国建设的目标任务,吸引来自高校、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和文化企业代表以及媒体记者等百余人参加。论坛上,嘉宾们重点围绕新质生产力与文化贸易高质量发展、人工智能给文化贸易带来的新机遇新挑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何更好赋能文化贸易等热门话题畅谈认识思考、介绍具体做法、研判行业趋势、分享经验体会,贡献了许多兼具思想深度和实践价值的真知灼见。
与会嘉宾认为,习近平文化思想植根中华文化沃土、顺应历史发展大势、观照人类文明进程,是对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坚守和创新,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赓续和发展,是对人类优秀文明成果的吸纳和集成,其内含的立场观点方法对推进新时代文化贸易极具指导意义。新的时代条件下,要自觉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根本遵循,坚定文化自信,锐意创新创造,不断推出更富文化内涵和市场价值的产品和服务,努力开创文化贸易发展新局面。
嘉宾们谈到,推动我国文化贸易高质量发展,必须充分发挥新质生产力的助推作用,加速构建与新质生产力和新文化贸易格局相适应的文化生产关系,加快推动各类创新主体融入文化贸易产业链,不断形成比较优势,提高文化贸易内驱动力,掌握发展主动权。当前,尤其要在运用新质生产力推动文化贸易发展方面找准主攻方向和发力重点,激活文化贸易新动能。
不少嘉宾提出,现在人工智能在文化产业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比如网络文学创作、网络游戏开发、动漫形象设计、机器翻译等多个领域都有人工智能的身影,这为文化贸易创新发展提供了新机遇、开辟了新空间、注入了新活力,应该在充分评估的基础上大胆探索。同时也要看到,由于应用人工智能带来的版权、内容真实性、技术伦理等问题也已经出现,这提示我们要客观看待、理性分析人工智能带来的风险挑战和不确定性,以更加稳妥、更加安全、更加可控的方式加以开发利用。
嘉宾们认为,中华民族在几千年历史中创造和延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也是文化贸易发展的不竭源泉。我们这样一个大国,要在国际文化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必须把文化贸易的根扎入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里,从中吸收养分、汲取智慧、获得力量,立足新的时代特点、技术条件和受众需求,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进而形成既具有中国特色又彰显全人类共同价值的文化精品,使全世界人民乐于接受、愿意购买我们的文化产品,并从中获得精神愉悦和情感共鸣。
嘉宾们纷纷表示,要以此论坛的举办为契机,更好把握文化强国建设对文化贸易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厚植文化情怀,增强文化担当,强化国际视野,在技术变革和管理创新中不断强筋健骨、提高硬核实力,为推动文化贸易高质量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嘉宾观点
新质生产力在多个方面能够赋能文化贸易的高质量发展,也给文化贸易的高质量发展带来了新的问题,回答好、解决好这些问题,必将激发我国文化贸易的新动能,更好地推进我国对外文化贸易高质量发展,全面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效能。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副校长、对外文化交流(文化贸易)研究基地首席专家李小牧
我们有大量中国原创故事,加上AI新的产能爆发,会让我们的好故事加上好视觉,生产出更好的作品,从而给文化贸易添一份力。语言大模型这项技术从长期来看,迟早能够在人类的文化创作上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是和人共存的状态。
——中文在线首席技术官吴疆
要用辩证和发展的眼光看待人工智能,不断用新的数字技术去解决已有数字技术应用中不完善、不完美的问题。文化作为国际交流的桥梁,其独特价值无可替代,人工智能与数字文化的不断融合与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亚洲数字艺术展出品人王鹏
数字经济是新的机遇,电影行业要快速应变,拥抱新技术。只有将这些高科技深度应用在各个领域,才能推动相应软件和硬件的发展。要探索出新的工作流,积极拥抱新技术,推动人工智能与电影产业深度融合。
——博纳影业影视制作副总经理曲吉小江
人工智能不断发展,新的挑战也随之出现。技术标准与伦理规范的双重驱动,赋予我们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应用探索以更强的主导权,能进一步为全球文化交流及文化贸易的国际合作提供坚实支撑,促成多边互利共赢的局面。
——完美世界集团高级副总裁、总编辑伊迪
文化贸易人才需要既有文化创意又有技术能力,特别是要对文化有着深层次的理解。同时,如何把“超级数字场景”和文旅实现真正融合,让文旅和游戏都能赚到钱,这是需要思考的。
——三七互娱集团副总裁程琳
将文化元素与现代潮玩设计相融合,不仅丰富了文化贸易的内涵,也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希望越来越多从事潮玩产业的人愿意通过商业的手段和力量,去发掘珍贵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微石文化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熊毛
要提炼展示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标识,让中国文化IP融入生活、深入人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表达应当契合年轻群体的审美情趣与情感需求,未来的文化IP孵化策略应着眼于接地气、生活化与趣味性的融合。
——西安桥合漫画创始人乔乔
编辑 秦天 审读 韩绍俊 二审 吴诗敏 三审 甘霖
(作者:深圳报业集团记者 马君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