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十八是“祈嗣日”,这天出现雨天有啥预兆?民间农谚早有答案

农历四月十八也就是今天,迎来了一个特别的日子,它就是“祈嗣日”,谚语也有“四月十八,奶奶庙上祈娃娃”的说法,按照传统,人们在这天会到奶奶庙烧香祭祀,领请泥娃娃,以祈求福禄双全,多子多孙。不过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个节日也逐渐被人遗忘。
图片
奶奶庙上到底祭祀的谁?
奶奶庙指的是泰山庙神,在道教当中,泰山为碧霞元君信仰之祖庭,说的直白一点,四月十八就是祭祀碧霞元君的日子,明代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出现皇帝派遣宦官诣泰山祭祀元君的事例,到了清代变成了一种制度,自乾隆二十四年(1759)起,清延定期于每年之四月十八日遣大臣赴泰山致祭碧霞祠,其制度一直延续至清亡方告中止。
图片
如今在民间又开始祭祀的一个风俗,而且影响相当之大,人们认为祭祀于她,可以庇佑风调雨顺,同时家里人丁兴旺。
四月十八是“祈嗣日”,同时也是一个可以预兆年景的日子?如果这天出现下雨有啥预兆呢?民间农谚早有答案。
图片
在说谚语之前,我们必须要知道,这些多半带有一定的地域性,而且在以前,没有是, 天气预报,人们只能是根据生活经验总结得出,虽然没有那么灵验,也缺乏一定的科学性,但在以前,还是能够帮上大忙的,所以如今应该理性的看这些农谚。
1、 四月十八,大落大荒,小落小荒,不落不荒
落,是落雨,荒是饥荒,或者理解的荒地。在四月十九的时候,如果下的比较大,那么容易造成饥荒,雨下的比较少,荒地就会比较少,如果没有下雨,出现晴天的话,则不容易出现荒地的一个情况。
图片
这个也能理解,此时正好是夏收的时候,如果下雨的话,对于生长期的作物来讲,必然有利,但是对于已经要采收的,则没有那么友好。
2、 四月十八若下雨,缸里少粮又缺米
说的四月十八如果下雨的话,缸里会缺少粮食,比如说缺大米,在旧时人们的粮食是不够吃的,只有在收获的时候,才能有新的粮食可以饱腹,如果这个时候下大雨,那么收成的作物,即使采收了上来,也容易出现大的损耗。
图片
因为不管是小麦,还是其它的作物,在采收上来之后,都需要进行晾晒,放入到粮仓当中保存,这样才算真正的收获了,不然的话,随时可以出现问题,导致作物产收不当。
3、四月十八是雨天,麦收蓑衣不见干。
从字面上的意思来看,如果农历四月初八是雨天的话,那么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就会阴雨连绵,收割麦子的时候,地里到处都是披着湿蓑衣的人。试想一下,这个时候下雨,收割上来的麦子,它是没有足够的时间把它烘干的,就连蓑衣都干不了,可见下雨并不是什么好兆头。
图片
从这些农谚来看,四月十八出现下雨的话,其实并不好,最大的问题,就是不利于庄稼的一个采收,这样在后续,很有可能导致作物的收成的一个问题,影响到最终的收获。当然,这个也只是古人对未来天气的一种预兆,也是提醒大家要早做准备,不要耽误了农事,以免造成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