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巨星,相继陨落

悲痛!又有两位巨星先后离我们而去……
中国工程院院士,卓越的医学家、教育家、科学家邱蔚六逝世
上海第九人民医院5月24日发布讣告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卓越的医学家、教育家、科学家中国口腔颌面外科、头颈肿瘤外科以及口腔颌面修复重建外科的创建者和开拓者之一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邱蔚六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4年5月24日16时08分在上海逝世享年92岁
图片
邱蔚六,四川奉节(今重庆奉节)人,1932年10月13日出生于四川省成都市。1955年10月毕业于四川医学院口腔系(现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同年11月参加工作。1955年至1966年任上海第二医学院附属广慈医院(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口腔科医生。1966年至1984年任上海第二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医生。1983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4年至1996年历任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院长、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口腔医学系主任、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院长。2000年获聘为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终身教授。2001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成为口腔医学界首位院士。
邱蔚六院士是卓越的医学家。在口腔颌面-头颈肿瘤外科、口腔颌面整复外科与颞下颌关节外科均有卓越建树。他是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颌面外科专业委员会和中国抗癌协会头颈肿瘤外科专业委员会的创建人之一。曾获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2004年)、首届中国医师奖(2004年)、上海市劳动模范(1997年)、中国口腔颌面外科华佗奖(2009年)、中国睡眠科学技术终身成就奖(2010年)、中国生物医学终身贡献奖(2013年)、上海市口腔医师终身成就奖(2018年)。他引领“中国特色的口腔颌面外科”走向国际舞台,是第一位担任国际口腔颌面外科医师协会的中国理事。获国际口腔颌面外科医师协会颁发的最高奖项——杰出会士奖(Distinguished Fellow Award)(2009年)、国际牙医学院最高荣誉——大师(Master)称号(2010年)。
邱蔚六院士是卓越的教育家。他提携后学、诲人不倦,在人才培养上倾注了无数心血,以其深厚的教育情怀,赢得了广泛的尊敬与赞誉。他亲笔为上海交通大学口腔医学院写下了“博学、勤思、大爱、精诚”的院训,凝聚了他对医学教育的深刻理解和崇高追求。在邱蔚六院士的精心培养下,一大批优秀的口腔医学人才脱颖而出,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教育部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家重点研发项目首席科学家以及多名口腔医学院校领军人才等,为我国口腔医学界培育出一片“人才森林”。邱蔚六院士主编出版第2版至第6版《口腔颌面外科学》规划教材,耄耋之年仍笔耕不辍,主编出版国内首部医学人文规划教材——《口腔医学人文》。他两次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018年、2022年),曾被评为全国先进教师(1989年)、上海市先进教师(1996年)、上海市科教系统伯乐奖(2007年)、上海市教育功臣(2018年)。
邱蔚六院士是卓越的科学家。他开拓创新、潜精研思,先后获国家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等国家及省部级奖项36项,以及“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20世纪60年代初,创用全额隧道皮瓣转移;首次将“针刺得气留针”的方法应用于口腔颌面外科针麻手术,获得国家医药局科技进步奖(1990年)。20世纪70年代,在口腔颌面外科领域率先运用显微外科技术,开展大面积复合组织缺损一期整复和舌、腭、颌等器官成形术,先后获上海市科技进步奖(1981年、1994年)及卫生部科技进步奖(1988年)。20世纪70年代末,在国内首先施行颅颌面联合切除术治疗晚期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为晚期肿瘤患者开辟了一条有望治愈的途径,先后获卫生部科技进步奖(1980年)和上海市科技进步奖(1999年)。“游离前臂皮瓣软腭再造术”及“经关节镜滑膜下硬化疗法治疗颞下颌关节脱位”分获1996年、1997年国家发明奖。“头颈部肿瘤切除术后缺损及功能整复”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007年)。主编、参编专著40余部,在国内外杂志上发表论文400余篇。
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海洋地质、石油地质学家金庆焕逝世
据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官方公众号5月23日发布讣告,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著名海洋地质、石油地质学家金庆焕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24年5月22日10时36分在广州逝世,享年90岁。
图片
金庆焕
金庆焕1934年10月25日出生,浙江临海人。1963年5月毕业于莫斯科大学地质系石油地质专业,获副博士学位。1963年10月参加工作,历任原地质部海洋地质科学研究所工程师,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总工程师、高级技术顾问。1973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0年,被原地质矿产部评为有突出贡献的归国留学生,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长期从事海洋地质、石油地质领域的调查研究工作,为我国南海北部、西部、珠江口、台湾海峡等海域的油气资源评价,特别是珠江口盆地的油气勘探突破做出了重大贡献。他还在大洋多金属结核、天然气水合物等新型战略性资源地质勘查评价、矿床地质研究等方面做出了开拓性的工作。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次、二等奖2次,省部级科技成果奖9次,1997年10月获李四光地质科学奖,2016年12月获颁国家海洋局终身奉献海洋纪念奖章。(据纵览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