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制防空系统被炸毁!中国买同型装备买亏了吗,S400究竟靠谱不?

美制地对地战术导弹vs俄制防空系统的精彩大戏,又有了新的进展。继前不久乌军以美国提供的ATACMS战术导弹,对克里米亚半岛上的俄罗斯贝尔贝克军用机场实施大规模袭击并摧毁S300、S400防空系统各一部后,如今乌克兰武装部队再度发布消息称,使用ATACMS导弹对“顿涅茨克共和国”境内发动了打击,一座俄军S400防空导弹阵地遭袭,两辆防空导弹发射车疑被击毁。
图片
S400防空系统雷达车被摧毁
从乌官方给出的相关视频来看,面对来袭的ATACMS战术导弹,俄军发射了2枚防空导弹予以拦截,但显然并未成功,ATACMS还是成功命中了防空阵地并炸毁了S400发射车。而自俄乌冲突爆发以来,曾被不少人视为全球一流防空导弹系统的俄制S300和S400,就接连出现被乌克兰摧毁的战例。乌军使用的武器不仅有ATACMS导弹,还包括“哈姆”反辐射导弹、“风暴阴影”巡航导弹和“雨燕”巡航导弹等武器。考虑到中国也曾批量进口过S300和S400,如今这些俄制防空系统难称上乘的实战表现,恐怕很难不让一些人产生疑惑和担忧,其真的像俄方在国际军贸市场上宣传得那么先进吗?我们又是否买亏了呢?
图片
S400防空系统的弹药补给车被摧毁
平心而论,作为传统的防空导弹技术强国,自苏联时期开始,“萨姆”系列防空系统就始终是美西方国家航空兵部队始终不敢小视的强劲对手。苏制防空导弹和西方战机在冷战时期的多次“代理人战争”中,进行了数不胜数的实战交锋并互有胜负,谁都不敢说可彻底战胜对方。继承了苏联大半衣钵的俄罗斯,同样在此领域实力不俗,S400被认为是可与中国“红旗-9B”、美国“爱国者-3”和法国“紫菀”等防空系统齐名的先进远程防空反导系统。
图片
俄制S400防空导弹系统
至于说为何S300和S400屡屡在实战中吃瘪,一方面是反导拦截作战从来都没有“100%拦截成功”一说,因拦截来袭导弹失败而出现损失乃是正常现象;另一方面就是俄军对此类远程防空反导系统的运用方法存在一定的缺陷。仔细观察俄军防空阵地的布置形式,我们便不难发现一个问题,即缺乏可应对中低空目标和多批次来袭目标的配套性武器。
图片
“山毛榉-M3”中低空防空导弹系统
通常来说,要地防空作战绝不应单纯依赖远程防空系统,S400固然先进,但系统体积大、备弹量有限且应对中低空目标的能力有限。一旦对来袭弹药的初次拦截不成功,往往就很难有二次和三次拦截的机会。若想提高防空阵地对中低空目标和多批次目标的拦截能力,就要在运用S400远程防空系统的同时,配套部署诸如“山毛榉”中程防空系统和“铠甲S-1”近程弹炮合一系统等武器,这样才能让防空火力实现“远、中、近”和“高、中、低”的层次化。
图片
高炮部队射击训练
无论是越南战争时期的越军防空部队对抗美军“滚雷”系列空袭行动,还是历次中东战争中的阿拉伯国家防空部队对抗以色列空军,种种实战案例都证明,仅凭中远程防空导弹系统是难以对付敌方高强度空袭和导弹袭击的,甚至难以让防空导弹阵地实现自保。若要构建起较为严密的防空火力网,就一定要对敌方战机和导弹可能出现的所有高度的空域加以应对,大量的中低空防空导弹部队、高射炮部队,甚至是高射机枪部队,都有自己发挥效能的空间。
图片
高炮和高机是重要的低空防空火力
尤其是此前被不少人视为“早就该被淘汰并送入博物馆”的高射炮和高射机枪,实战证明它们仍有着不小的战场价值。在敌方高强度、多波次的空袭和导弹袭击面前,防空导弹往往会因连续发射而需要再装填,导弹装填所产生的防空火力空白期,会成为敌方战机和导弹伺机接近的机会。此时,可凭借绵密的火力在低空撑起一张防护网的高射炮和高射机枪,就会成为防空导弹阵地的最后一道防线,坚持到导弹再装填完毕。
图片
俄军防空阵地缺乏配套装备
反观俄军在乌克兰战场上的要地防空作战,防空阵地上往往就只部署有S300和S400之类的远程防空反导系统,缺乏协同作战的中近程防空导弹和高射炮等武器。面对乌军“多枚导弹同时来袭”的进攻战法,俄军自然屡屡出现损失。所以说,这并非是俄制防空系统不够给力,更深层次的问题在防空作战思维不全面,进而导致防空阵地配属的武器装备同样不够全面。如今,俄罗斯血淋淋的教训可谓是给我们提了个醒,再先进的防空系统也不可能单独迎敌,唯有实现协同化作战,才能有效应对高烈度的空袭与导弹袭击,解放军绝不能犯同样的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