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葫芦如何变“金葫芦”?到深圳文博会山东展区探秘

5月25日,第二十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进入第三天。正是周六,许多深圳市民涌入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山东展区也更加热闹了。“山东手造·东昌府礼”的典型代表——东昌葫芦及其文创,吸引了很多观众驻足把玩。
图片
葫芦谐音“福禄”,象征富贵吉祥。东昌葫芦雕刻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形成于宋代,在明、清时期兴盛一时,曾一度是运河两岸农家生产的重要商品。
本届深圳文博会,东昌葫芦展出了范制、雕刻、烙画、押花等二十多种葫芦制品,摆件、挂件、手串、项链、器物等应有尽有。其中,范制葫芦无范痕“八不正”、 刻花葫芦《射书救聊》、浮雕葫芦《连年有余》、针雕八宝葫芦《江山如画》等精品葫芦特别引人注目。
图片
“范制葫芦的制作过程是先雕刻一个和它外形一样的模具,再把它制成石膏模具,把幼小的葫芦纳入范模中,随着葫芦的长大,逐渐填实范模中的空间,待葫芦木质化装满模具后,再把模具敲碎,范模的阴刻图文便在葫芦上作阳文显示出来。”在聊城福瑞华堂文化产业有限公司展台前,招财蟾香炉、无范痕“八不正”等范制葫芦吸引了过往游客驻足观赏。
公司负责人范文琦介绍说,葫芦界有“一方顶十圆”的说法,可见范制难度极高。这个无范痕“八不正”葫芦是典型的清代宫廷葫芦制式,束腰,上肚范制四个方形,下肚以菱形为主,同时还有八个两两互为对顶角的三角形,纹饰常见有八仙纹饰,四季花卉,如意纹,寿字纹等。全华匏艺使用独有的“高清晰无范痕易开启”范模,消除了传统范制工艺中的范痕,让作品更加完美。
图片
在本次展会上,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王树峰带来了刻花葫芦《射书救聊》,作品高32厘米,用尖刀划刻,或点或压或扎,在一个葫芦上以连环画式展现了春秋战国时期义士鲁仲连射书救聊的故事,画面精美、技法细腻。
图片
土特产,如今成了“金招牌”。聊城市东昌府区是“中国葫芦雕刻文化艺术之乡”,有葫芦种植户5000余户,种植面积3万余亩,种植品种一百多个,在天猫、淘宝、阿里巴巴等平台年网络销售工艺葫芦700万个,葫芦销售额占全国市场份额的75%,年综合效益达16亿元。建成占地400亩的中华葫芦文化园,以“葫芦花”形态打造国内唯一单体最大的中国葫芦文化博物馆。连续举办十五届中国(聊城)葫芦文化艺术节,葫芦文创产品远销美、英、韩、新加坡、加拿大等多个国家。
东昌府区还联合青岛卡奥斯打造全国首家葫芦产业互联网平台,孵化出从育种、范制到大数据、电商营销、葫芦产业基金、葫芦艺术创作的全产业链、全艺术门类文旅产品。
图片
如果您也想来看一看精美的东昌葫芦,快来第二十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旅游博览会山东展区打卡吧!
(大众日报·大众新闻客户端记者 赵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