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兴安!机械化施工助力湖南电网高质量建设

5月23日,湘潭湘乡,湖南民丰-湘潭西第三回500千伏线路87号塔位,一台履带式电建起重机正在高温烈日下组立铁塔。
随着一声令下,起重机的吊钩开始不断上升,在地面完成组装的塔件被平稳吊向高空。随后,在铁塔顶部等候的施工人员立即对组件进行矫正并开展高空作业,不到半个小时便完成了组装工序。
图片
△湖南民丰-湘潭西第三回500千伏线路工程现场。
近年来,国网湖南电力有限公司坚持“以人为本、创新驱动、因地制宜、先进适用、经济合理”原则,健全机械化施工组织、技术、装备、应用四个体系,立足实际开展机械化施工技术创新及装备研发,全面应用全过程机械化施工技术体系成果,积极推广成熟可靠、先进适用的新型装备,走出一条具有湖南特色、国网领先的机械化转型发展之路,助力电网建设高质量发展。
利器出击:率先打造“三全”装备技术体系
施工现场,湖南送变电民丰-湘潭西第三回500千伏线路工程项目副经理刘清源告诉记者:“以前采用抱杆组塔,平均需要5天的时间;现在采用机械化施工,平均仅需2天的时间就能完成,有效提升了施工效率。同时,随着高空作业的时间的减少,施工现场的安全风险也大大降低。”
机械化施工,是在施工过程中通过利用机械化设备取代人工操作,完成人力难以完成或者风险系数大的工作,具有加快工程进度、保证工程质量、降低安全风险等特点。
今年初,国网湖南电力积极应对强雨雪冰冻灾害,紧急调用电建起重机、窄轨运输车、电建照明车等装备,迎风战雪,快速恢复供电,彰显了机械化减人、应急保供的科技力量。
2022年1月,国网湖南电力成立了国网首家省级机械化推广中心,并培育了首位机械化国网首席专家,率先打造了“全过程覆盖、全地形适应、全天候可用”的三全装备技术体系。目前,已实现专用装备研发并推广应用17项,在研及储备19项,授权国家专利33项。
如,电建钻机“七兄弟”,首次实现全电压等级深基坑作业“不下人”,将基础开挖二、三级风险压降为四级;履带式电建起重机、组塔多功能作业车等,填补了山地机械组塔技术空白,大幅减少高空作业时间;牵张可视化系统,实现重要跨越实时监控;电动化、智能化系列装备,降低高空作业强度,架线施工如虎添翼……一系列装备的实战应用,引领电网建设机械化施工。
创新引领:研发培育机械化新质生产力
湖南省机械化施工推广中心副主任邹永兴介绍:“湖南山地、河湖众多,遇到河流、山谷阻拦,原有的机械化设备基本无法运到电网施工现场,基本只能局限于在平原地区的运用,机械化设备应用率较低。”
受湖南省地形地貌特点影响,当前研发并投入运用的机械化装备,以实用化、系列化、模块化、小型化为主要特点,能较好适应各种地形,具备爬坡能力。例如,此次施工的湖南民丰-湘潭西第三回500千伏线路87号塔位,地处山地,坡度较大。现场应用的履带式电建起重机,采用履带底盘,工作高度60m,整机重量仅33.5t,适用于220千伏~500千伏输电线路水田、山地地形铁塔组立,在山地机械化组塔施工中优势明显。
图片
△5月23日,湖南民丰-湘潭西第三回500千伏线路工程现场,湖南送变电工程公司员工正在高空导线上安装间隔棒。
“在实际运用中,我们会不断地汲取经验,对施工装备进行改造、改进。”邹永兴强调,“比如,电建钻机由原来的‘五兄弟’升级拓展为‘七兄弟’,新增了冲击式电建钻机和电动化电建钻机。”据了解,冲击式电建钻机顶部增加气回转接头,可根据地层需求进行加压,提高入岩能力。电动化电建钻机采用电力驱动,具有零排放、低噪音、低能耗等优点。
近年来,湖南电网机械化应用率逐年提升,作业人数和安全风险大幅压降,施工效率提高30%。1000千伏南长特高压9标段,机械化施工压降安全风险500余项;500千伏洞益线,创新“流水线”作业新模式,较常规工期提速3个月。
下阶段,国网湖南电力将持续加大科技创新攻关、装备升级和高风险作业机械化替代,通过新技术新成果应用和示范工程建设,不断实现工程施工标准化、绿色化、机械化、智能化。
潇湘晨报记者江郑星 通讯员彭小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