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好群众有感的关键小事 “小手术+延伸处方”回应百姓之想

  央视网消息:自5月下旬起,上海市全面实施二三级医院门诊号源优先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放,只要是签约家庭医生的居民,都可以通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预约到以往一号难求的专家号。
图片
  上海的潘女士患有心肌缺血。这段时间,她常出现胸闷、心慌等症状。5月23日上午,潘女士来到闵行区古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由于此前她在这里签约了家庭医生,且家庭医生会定期进行随访,对她的情况比较了解,所以建议她转诊到上级医院进一步就诊。得益于上海市刚刚实施的二三级医院门诊号源优先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放,潘女士的家庭医生成功为她预约到了6月5日的三甲医院专家号。
图片
  在上海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如今可以直接通过工作电脑,登录上海市分级诊疗管理系统。目前,已有61家三级医院及129家二级医院入驻,这些医院优先向市级分级诊疗平台开放号源,包括普通、专病、专家、特需等4种类型,开放号源总量比例不低于50%,社区的家庭医生可根据患者病情所需向上转诊。
  推进分级诊疗 更多居民到社区医院就诊
  上海此次大力度推动号源下沉工作,更助于家庭医生为居民做好“小病当能手、大病当参谋”的健康守护工作。
图片
  金鸣是一名家庭医生,这几天她的手机不时就会收到居民线上签约的提示。按照要求,每位新签约的居民,家庭医生都要进行随访。通过电话沟通,为他们建立个人健康档案,方便健康管理。签约的居民则可以通过面谈或是发消息、打电话等多种方式与家庭医生进行更紧密的沟通。
图片
  数据显示,尽管2023年上海市常住居民社区门诊量占比提升了3.4个百分点,达到38.1%,但是社区分流的作用仍显不足。号源下沉社区,精准转诊、对接专家能更好地吸引居民社区就诊。自5月18日上海公布号源下沉消息至5月23日的6天时间内,仅古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家就已新增签约居民80人。  据了解,上海自2011年起试点家庭医生制度以来,截至2024年4月底,上海全市累计签约超过1100万人,常住居民签约率超过44%,其中,老年人、儿童、慢性病人、孕产妇等重点人群签约率超过了84%。
  “小手术+延伸处方” 打造家门口的便利
  除了号源的吸引,增强社区内核实力也是上海的发力点。像清创缝合、浅表肿物切除等以往在二三级医院才能处理的问题,目前,上海已有超60%的社区可以开展。同时,通过优化社区药品配备供应,让延伸处方覆盖的药品得以扩容,很多以往只能在三级医院才能配到的处方药,现在只要通过家庭医生签约后的延伸处方就能直接配到了。
  5月22日,记者在浦东新区上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见到了正在做脓肿引流手术的杨先生。因为离家很近,而且不用预约,他的小手术只用十来分钟就顺利完成了,相比去三级医院,节省了很多时间。
图片
  据了解,包括这些小手术在内的适宜技术,上海2024年还会根据居民需求增加10项以上。上海要求这些社区的外科医生不仅要有多年的执业经验,和上级医院进修的经历,还要接受多方部门的考核、质控。
图片
  除了手术,延伸处方也是老百姓关心的内容。具体来说,延伸处方即家庭医生延续开具签约居民在上级医院就诊时的处方药品。75岁的罗阿姨介绍,延伸处方让她省去了3个多小时的往返路程,而且在社区拿药还能享受医保带来的优惠。
图片
  截至2023年底,上海全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平均配备药品超过600种,增加70多个品种。延伸处方药品超过500种,增加约80个品种,基本可以覆盖高血压、糖尿病等多种慢性疾病。
  来源:央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