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化身“探宝小能手”带您寻宝 文博会闯进一只“搞钱猫”

图片
鸡血石雕《老子出关》。深圳晚报记者 陈玉 摄
图片
无人驾驶载人航空器。深圳晚报记者 汪阳 摄
图片
福建布袋木偶戏吸引市民查看。 深圳晚报记者 严文婷 摄
图片
文创礼品“搞钱猫”。 深圳晚报记者 陈玉 摄
图片
超仿真人形机器人“李白”和“杜甫”对诗。 深圳晚报记者 余海洪 摄
深圳新闻网2024年5月25日讯(深圳晚报记者 杨慧 刘夏蓝 赵伟君 苏靖驹 实习生 成泽丹 陈文华)第二十届文博会迎来四海宾朋,一场文化“大合唱”以激昂声量唱响。非遗文创、科技产品、时尚瑰宝琳琅满目,令客商和观众为之心动。深圳晚报记者化身“探宝小能手”,在文博会上为观众挖掘“神奇宝贝”和“文化宝藏”。
精美鸡血石雕
工艺惊艳众人
鸡血石被大自然赋予诱人的自然美,加上雕刻圣手出神入化的刀工,即刻成为一件美轮美奂的艺术品。本次在文博会的12号馆的“百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联展”上,一件名为《老子出关》的鸡血石雕惊艳了众人。
这件作品取材于老子出关的传说故事,雕琢了老子骑着青牛过函谷关,在松树下向人们讲述《道德经》的典故。
“飞的”鹏城之翼
百闻不如一见
频频在深圳“低空经济”新闻里出现的“飞的”鹏城之翼亮相本届文博会。
在13号馆,深晚记者看到,这架名为鹏城之翼的无人驾驶载人航空器位于馆内澳门展位附近,不少好奇的观众围观这架闻名已久的“飞的”。
市民易先生刚刚冒着大雨从福田赶来,“邂逅”鹏城之翼后很激动,“之前在电视和报纸上看过很多鹏城之翼的新闻,亲眼见到还是第一次,真不枉冒雨过来这一趟!”
呆萌“搞钱猫”
为深圳人而生
在10号馆“文创中国”展区有一套专为深圳人而生的文创礼品——深圳手信“搞钱猫”。设计师用了伸缩摇摆的设计,猫身既可拉长又可扭转,寓意“深圳人搞钱,能屈能伸,百折不挠”,同时还寄托着“伸来有福气,财运滚滚来”的美好期待。
作为深圳本土原创IP,“搞钱猫”的设计灵感来源手风琴,它运用了手工纸质工艺,猫猫脖子上还挂着铃铛,一面写有“搞钱”,一面印着“有福”,都是让人欣喜的吉祥话。
福建布袋木偶
展现非遗之美
提到福建,大家可能会想到今年爆火的“蟳埔簪花”。事实上,福建实际上仍藏有很多非遗“宝藏”,福建布袋木偶戏便是其一。走进11号馆内的福建展区可以看到,两位表演老师穿梭于舞台中央,一边提着操纵绳,一边手举木偶小人儿,配上传统戏曲音乐,为现场观众带来精彩有趣的福建布袋木偶戏表演。
机器人李白与机器人杜甫对诗
“黄河之水天上来……”“无边落木萧萧下……”李白和杜甫现场对诗,摇头晃脑,活灵活现!
在文博会9号馆,一家大连企业带来人形机器人。深晚记者看到,两位大诗人脸上的皱纹和胡须都纤毫毕现,手指关节也运动自如,发声和表情配搭协调。据介绍,这种类人机器人通过大量语料学习和表情训练,能再现人物的表情特征和动作习惯,让机器人更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