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克逊的太空步也来源于此?走上奥运舞台的霹雳舞,也正在走进剧场

图片
霹雳舞,英文为“Breaking”。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美国纽约北部的布朗克斯地区,无所事事的年轻人经常在街头跳舞,用这种独特的娱乐方式宣泄自我情绪,反抗主流文化。
所以诞生之初,这项街头艺术就携带着叛逆的战斗基因,年轻人们尝试各种高难度动作试图赢下每一次battle,慢慢地,一些经典的倒立定格、令人眼花缭乱的脚步移动、在地板上或空中的高难度旋转等便应运而生,发展成了霹雳舞。
1983年,迈克尔杰克逊曾在一次演出中演出了太空步,轰动一时。后来在他的自传《月球漫步》中,迈克尔特地介绍,这一舞步的灵感就是来自于当时洛杉矶级街头年轻男孩们正在热衷的嘻哈街舞。请教了几个街头小子,自己又稍作改编,迈克尔就把这一新学的舞步搬上了一场为了纪念底特律音乐厂牌Motown的电视节目中,让太空步时至今日都广为流传。
图片
1984年,美国电影《霹雳舞》的上映更是在全球范围掀起了一阵嘻哈热潮,上世纪80年代,新潮的巴黎年轻人在夏特莱广场上练习霹雳舞,将这一街头艺术推广到了整个法国乃至欧洲。
尽管在法国以及欧美地区,霹雳舞作为Hiphop文化中的一份子,有着长久的历史和浓厚的氛围,颇受年轻人欢迎,各类比赛也很丰富,但作为一项诞生在街头的小众艺术,霹雳舞一直鲜少有机会走进大型剧场。“法国相对来说还乐观一些,会为hiphop相关的艺术家提供场馆,但也需要艺术家具备一定的知名度。大多数时候,霹雳舞必须要和现代舞或者其他大众艺术形式融合,才能走进剧场。”Bee D告诉记者,这样的融合形式,往往容易使得霹雳舞失去自身的特色,而沦为一种工具。
在他看来,霹雳舞不只是对抗和竞技,也可以很有诗意地有美感地传达一些意境。这也是2012年Bee D和Kami决定成立自己的舞蹈团的原因之一,希望努力帮助霹雳舞打破这样的壁垒。“如果霹雳舞可以做到,那么其他的小众艺术形式也都可以。”
图片
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闭幕式上,当歌手演唱《All Night Long》时,在焰火的映照下,200名舞者面对10万观众跳起霹雳舞,在动感十足的音乐节奏中上演一连串高难动作,全场沸腾。这是霹雳舞与奥运会的第一次邂逅。
事实上,霹雳舞由于其战斗基因,在全球范围内有很多赛事。比如始于1990年德国的“Battle of the Year”(即通常所称的BOTY),就是圈内公认最早、也是世界顶级的霹雳舞赛事,中国赛区比赛每年8月举办。
2019年6月,世界体育舞蹈联合会主办的首届霹雳舞世锦赛落户南京,共67个国家和地区超过200名高水平霹雳舞者参加,国际奥委会还派了观察员现场观摩,可以说,世锦赛的成功举办,也为霹雳舞成功入奥发挥了助推作用。
图片
今年,霹雳舞将在巴黎迎来奥运首秀。此前Kami还作为选手参加过世界体育舞蹈联合会霹雳舞巴黎2024年奥运会积分赛哥伦比亚卡利站的比赛,跻身四强。
值得一提的是,在14岁成为霹雳舞者之前,Kami原本是一名专业体操运动员。"但体操这项运动需要选手完成很多规定动作,留给你自由发挥的空间很小。”向往自由和个性表达的Kami开始自学Hiphop,慢慢成为了霹雳舞者。
2016年,她在BOTY世界霹雳舞大赛(Battle of the Year)中获得世界总决赛第二名,2018年的Unbreakable世界霹雳舞锦标赛上她更是一举夺冠。“在比赛中,舞者根据临场给定的音乐编排动作起舞,来自世界不同国家的人同台竞技,每个人的舞蹈都融合了自己的文化元素。这是一项既充分彰显自我又十分包容的艺术形式。”
图片
成为一项奥运项目之后,霹雳舞会不会受限于很多规则而失去原本的自由呢?对于这样的担心,Kami和Bee D倒显得十分淡定。“在成为奥运项目之前,霹雳舞就一直有比赛的传统,现在只是又多了一个而已。”在Bee D看来,霹雳舞正好可以借助这样的平台,被更多人了解和关注。
而至于是否会失去原有的味道,两位编舞都摇了摇头。“热爱Hiphop的人仍然可以在街头的任何一个角落起舞,单纯享受其中的乐趣;热爱比赛的人还是会全世界各地和各路高手battle,享受比赛的刺激和成就感。奥运会的比赛规则和传统的霹雳舞世界大赛考察的内容没有本质的区别,一切都不会改变。”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