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诗人西川亮相《启航!大运河》:我忽然和历史走到一块去了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章咪佳
京口瓜洲一水间:扬州,大运河与长江交汇的瓜洲古渡,在张若虚、王安石一千多年前写诗的地方,诗人西川与大运河真正地相遇。
昨夜上线的沉浸式文化探索节目《启航!大运河》中,这位春风悦读榜新一届春风诗歌奖得主,亮相嘉宾团。
由中国文物学会专家委员会主任、故宫博物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单霁翔领衔,国家文物局专家库成员、中国大运河申遗文本总负责人张谨,北京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理事梁周洋,诗人、北京师范大学特聘教授西川,北京郭守敬纪念馆执行馆长张鹏共同组成的旅行团,首站来到大运河的原点城市——扬州,打卡中国大运河沿线的秀丽风光,从历史故事中感受运河精神、探索文化脉络。
2024年是大运河申遗十周年,《启航!大运河》将在未来近三个月的时间里,与观众共同开启一场纵贯千年、横跨南北的“运河文化巡游”之旅;涉及到的运河城市,包括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开封、洛阳,山东聊城、济宁,江苏宿迁、淮安、扬州、无锡、苏州,浙江杭州、绍兴、宁波。
图片
截图来自腾讯视频
今天的运河还是如此繁忙,它已经生生不息地流淌了两千五百多年。大运河贯穿了中国五大主要水系,从最南边的钱塘江到长江,再到淮河、黄河,最后到海河,涵盖了京杭大运河、隋唐大运河、浙东运河。整个中华大地上,东西南北的中国大运河体系,将六个省两大直辖市沿线的35座城市串联了起来。
图片
截图来自腾讯视频
在4月20日结束杭州“春风悦读”之行回到北京后,西川外出的第一趟行程就是“翻到扬州去”,参加这部大运河纪录片的拍摄。
千里运河的第一锹土,由吴王夫差在扬州定下来。
吴国想北上伐齐,后方的粮草、辎重如何运抵前线?权衡之下,夫差在筑邗(hán)城时,同时开挖了一条南北走向的运河,打通了一条从长江到淮河的人工水路,绵延一百八十多公里。当年吴国的水师战舰,沿着这条河道一路向北,直取齐国的核心要塞。
这条邗沟,后来成为京杭大运河的肇始。
图片
截图来自腾讯视频
昨天深夜联系上西川时,他刚刚落地大连,今天将参加南山诗歌节活动。
西川说他已经完成了作为嘉宾参与《启航!大运河》部分的全部拍摄工作,“翻去扬州以后,又翻到济宁,淮安,洛阳,苏州,开封。”
中国文化跟水打交道,西川说他以前多只了解诗词,这一趟探索,他对兴修大型水利工程背后所涉及到的科学技术非常感兴趣,“比如吴王夫差的时代,中国的地理位置西高东低,几乎所有的自然河流都是东西走向,2500年前要人工开凿这样一条南北向的河道,这是多大的一个想象力!背后的科学内容在档案里找不到,它们淹没在历史当中。当你看到邗沟,这不是一条简单的水路,这是整个文明在当时的成果。”
图片
截图来自腾讯视频
在大运河博物馆,旅行团从看到大运河的今生走进了它的前世:
镇馆之宝是一段长25米、高8米的古汴河剖面——这项2022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诠释了大运河的历史变迁。
图片
图片
截图来自腾讯视频
剖面上一条条线如同年轮,清晰地勾勒出了从隋代到明代汴河河道的变化。
“我的历史感忽然变得立体起来了!”西川说站在这了你就可以开始选(穿越位置了),你愿意生活在哪儿?“那些梦回唐朝的人,‘烟花三月下扬州的时候’,是奔着这(唐代汴河河道位置,在比较底部)来的。”
西川对这面河道剖面感触特别深,“离得近的时候,人们看到了古河道里的泥石、碎瓷片,但是一站远看,看到整个河道的深度,我忽然有一种跟历史走到一块儿去的感觉。”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