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院院士、口腔颌面外科开拓者邱蔚六逝世,享年92岁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肖暖暖
5月24日晚,上海市第九人民医院发布讣告,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原院长、上海交通大学口腔医学院原院长邱蔚六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5月24日16时08分在上海逝世,享年92岁。定于5月28日9时在上海龙华殡仪馆举行告别仪式。
图片
邱蔚六院士 图源:上海第九人民医院公众号
图片
上海第九人民医院发布讣告
据公开资料,邱蔚六1932年10月13日出生于四川省成都市,是我国口腔医学界第一位院士
邱蔚六从事口腔颌面外科的医、教、研工作60多年,擅长颌面部肿瘤与整复外科,为“中国式口腔颌面外科”创造了许多个“第一”,挽救了众多患者。他还主编、参编专著40多部,在国内外杂志上发表论文400多篇,曾获国家发明奖、科技进步奖3项,获部市级科技进步奖和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20余次。
学医是邱蔚六少年时就立下的志愿。1951年,他考入华西大学,后改名四川医学院。
1955年10月,邱蔚六从四川医学院口腔系(现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毕业,并在同年进入上海第二医学院附属广慈医院(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工作、任口腔科医生。
当时,经过1952年全国院系大调整,三校合并成上海第二医学院,并在1953年建立了新中国第二个口腔颌面外科病房,正急需人才。邱蔚六就在这样的情况下来到上海,参与、见证也推动了中国口腔颌面医学发展壮大的过程。
1966年,邱蔚六进入上海第二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担任口腔颌面外科医生。1984年开始,他历任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院长、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口腔医学系主任、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院长。
媒体报道,当时邱蔚六每天工作时间在10小时以上,还在口腔外科领域推出了许多“首创”技术。
上世纪70年代,他在国内率先开展颅颌面联合切除术治疗晚期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还率先将显微外科技术应用于口腔颌面外科整复畸形与缺损。他首次提出全额隧道皮瓣一次转移立即修复口腔癌术后缺损获得成功;他还倡导口腔癌的综合序列治疗,使生存率与生存质量都获得明显进步。
2000年,邱蔚六被聘为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终身教授。2001年,他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成为口腔医学界首位院士。
也因为邱蔚六的医学工作和成就,“上海九院”在世界口腔颌面医学界扬名。2009年,77岁的邱蔚六被国际口腔颌面外科医师学会授予最高奖项“杰出会士奖”,成为亚洲首个获此殊荣的人。此前,全球只有5人获得过这一目前世界口腔颌面外科领域的最高荣誉奖项。2010年,他获得国际牙医学院最高荣誉大师称号。
尽管取得如此成就,邱蔚六多年来坚持只出普通专家门诊,不出特需门诊。
此外,他还在医学教育领域做出卓越贡献。
据悉,邱蔚六主编出版了第2版至第6版《口腔颌面外科学》规划教材,耄耋之年还主编出版国内首部医学人文规划教材《口腔医学人文》。他还两次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先后被评为全国先进教师、上海市先进教师、上海市科教系统伯乐奖、上海市教育功臣。
媒体报道,邱蔚六常告诉学生,要做一名学者型的外科医生,不要成为一名只会开刀的工匠。要善于寻根刨底,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要不断地学习、更新知识;要会做、会写、会沟通。
在他的教导下,一大批优秀的口腔医学人才脱颖而出,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教育部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家重点研发项目首席科学家以及多名口腔医学院校领军人才等,为我国口腔医学界培育出一片“人才森林”。
(信息综合自公开资料、上海第九人民医院公众号、澎湃新闻)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