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石油小科普:“探秘地下黑色宝藏”走近公众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北京5月25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黄冲)如果世界没有石油会怎么样?文具盒里有哪些石油化工?“可燃冰”“页岩气”在石油行业有什么革新应用?这些科普问题都来自今天在北京举办的“第一届全国石油和化工科普作品征集活动”优秀作品发布会。
中国化工学会理事长戴厚良院士为这场北京科技周首场活动发来贺信,来自石油和化工行业的专家、科技工作者和青少年齐聚一堂。
图片
优秀作品获奖代表和颁奖嘉宾合影。主办方提供
第一届全国石油和化工科普作品征集活动由中国化工学会、中国石油学会、民盟中央科技委、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市科协联合主办,石油工业出版社等单位承办。面向全国中小学生、成年人,征集科普文章、科普视频、其他作品(包括平面作品、小报、摄影作品、文创设计等)三个类型作品。活动得到包括院士、专家在内的广大科技工作者以及青少年的积极响应和广泛参与,收到1300余件作品,涌现出一大批富有创意和知识性的优秀作品。
当前,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正处于迈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关键时期,科技创新是核心要素。通过优秀科普作品的发布,公众可以更直观地理解石油和化工行业如何深刻影响和改善我们的生活。
图片
小朋友们在发布会现场拼装“抽油机”玩具。主办方提供
作为《探秘石油:藏在地下的黑色宝藏》科普图书的配套文创,“抽油机”益智拼装玩具吸引了小朋友们。这款拼装玩具既可手动又可电动,不仅能拼装成抽油机,还能拼装成风车、秋千等,让小朋友在边玩边学中提升科学素养。
《探秘石油:藏在地下的黑色宝藏》由中国化工学会、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党组宣传部共同策划,石油工业出版社出版,是本次科普征集活动的重要成果。该图书引入“大科普”理念,在科普过程中融入科学、历史、人文、艺术等知识,以全景式漫画的展现形式,带领读者踏上一次奇妙的石油探索之旅,沉浸式感受石油勘探、开发、储运、炼化的全过程,更加科学地认识石油这种“黑色宝藏”。
据了解,《探秘石油:藏在地下的黑色宝藏》正推出哈萨克语版、英语版,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中讲好中国科技创新故事。
图片
参会青少年在观看展出的科普画作。主办方提供
在六一儿童节前夕,活动主办方向闵恩泽院士纪念室、中国化工博物馆、科普教育基地华北油田科技展览馆、凤凰太极公益书院等单位捐赠科普图书,让大众享受科普带来的快乐,把“石油科学的秘密”带到孩子们身边,点燃他们的科学梦。来自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杂多县第三民族中学的同学表示,通过科普创作增长了见识,增进了对石油和化工科学的了解。
据悉,第二届全国石油和化工科普作品征集活动同时于即日启动。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