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雷新作《燃烧的生命》在南京发布,真实展现主人公余庭虎的拼搏一生

现代快报讯(记者 郑文静)继以新安旅行团为题材的作品《行走的学校》摘取第八届紫金山文学奖桂冠之后,南京江北新区文联副主席、南京江北新区作家协会主席、一级作家邹雷又出新作。
图片
2024年5月25日,邹雷携长篇非虚构文学《燃烧的生命》做客南京新华书店新街口店,与评论家汪政、王振羽以及一级作家李风宇就本书创作感悟以及艺术特色展开文学对谈。
27万字的《燃烧的生命》一书,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
食不果腹是主人公余庭虎童年最深的记忆,青少年时期余庭虎痴迷“样板戏”,练习二胡、月琴,考入县京剧团,遇上改革开放的年代,又因身患肝病而远离京剧舞台中心,余庭虎停薪留职,历经挫折,成为商海枭雄。退休后,功成名就的余庭虎回报乡梓,同时重新捡起京剧这一爱好,成立南京凤凰剧社,在家乡大桥中、小学的学生中传承京剧艺术,成为江浦知名文化人士。
活动由南京市新华书店、南京江北新区作家协会承办,著名书法教育家刘洪友、秦淮文化研究专家高安宁等专家学者以及主人公余庭虎的亲友等与会交流。
主持人访谈过程中,余庭虎畅谈了自己从京剧起步、创业再到回归京剧的人生经历。
他讲道:“生命不息,奋斗不止。我读过司马迁的《报任安书》,‘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我喜欢英雄,每次看《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儿女英雄传》等总是热血沸腾。所以我觉得,我奔跑了一生,退休后又做了文化义工,我为自己没有虚度年华而感到欣慰。”
江苏省文联主席章剑华为该书作序。章剑华在序言中写道,为了塑造好余庭虎这个人物,邹雷将作品置于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呈现出主人公余庭虎凤凰涅槃般的生命历程。我们看到,余庭虎的一生都在拼搏,他的激情一直在燃烧,失败与成功相互交织,催促他永不止步,走向人生的巅峰。
一个平凡人的成功经历,在作者的笔下,翻江倒海、波澜壮阔,既合情理又出人意料,总能引人入胜。
《燃烧的生命》中的余庭虎——燃烧了生命,成就了人生。
汪政谈到了知识对写作的重要性。为了创作这部作品,邹雷下了一番扎扎实实的功夫,这不仅花在对人物的仔细采访上,花在与所写人物的交流共情上,也花在许多专业知识与资料的整理上。
纪实作品与虚构性作品不一样,如果涉及具体的行业,写作者就必须是一个内行。所以,邹雷不但真实地展现了余庭虎的经济人生,同时也回放了中国几十年的经济发展道路,以人写史,以史证人,使得这部个人史的纪实具有了历史的深度与理性的精神。再就是邹雷对人物性格的刻画、个性的描写与精神世界的开掘又让我们从人性的高度理解了人物对命运的掌控、对理想的追求,理解了人物顺应时代的智慧和回馈社会的情怀。让读者感到惊奇的是,邹雷出入于纪实、虚构与儿童文学不同类型文学创作之间,他为自己的写作腾挪出了广阔的空间,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与先进的装备。
《燃烧的生命》虽然是一部纪实作品,但处处可以见出小说的韵味。
在纪实文学中,如何处理纪实与虚构一直是个难题,如果谨守纪实,难免干巴枯燥,见干不见叶;如果放任虚构,又给人不真实的感觉。邹雷可以说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难题,他坚持大处真实的纪实底线,时间、空间、事件、人物、关键细节等方面毫不马虎,整体的叙述线索始终紧贴人物的经历与事业的发展,主线突出,真实可信。而在人物心理活动、气氛渲染、行为举止与语言刻画上则从当时的情境出发,展开合理想象,力图情景再现。这些描写不但入情入理,而且丰满了场景与细节,这都得益于邹雷小说家的底蕴与功力。
王振羽则说,余庭虎的一生跌宕起伏、五彩斑斓,既是一个人的奋斗史,也是一个时代的备忘录,更给人启迪,是一首催人奋进的行进曲。
发布会上,在小说、报告文学、儿童文学、影视、广播剧等诸多领域著作颇丰的邹雷也结合自身多年的创作经验,回顾了《燃烧的生命》创作经过与收获,赢得了读者们的阵阵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