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入“一汪雨幕”,听他们用咏叹调唱出李清照的一生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的《如梦令》传唱千年,至今仍在舞台影视作品中不断“闪回”,虽然隔着遥远的时空,但她的绝美词句总能在每个时代赢得“知音”。
图片
今明两晚,由浙江音乐学院、浙江演艺集团(浙江歌舞剧院)联合创演的民族歌剧《李清照》将在上海长江剧场上演。这部展现宋韵文化、饱含诗情画意的作品将带给观众一份古典的唯美和浪漫。
多面李清照巾帼不让须眉
舞台上光束下,李清照深情地抚着琴,赵明诚、李格非、青梅、海棠、项羽、卖花郎……剧中人物慢慢向她靠近,让她得以“于梦中会故人”。全剧以李清照一生为主线,按其生命中重要节点为发展线索,着力描绘“千古才女”如何从少女逐渐成长为名垂千史的女词人。
作品由“却把青梅嗅”“自是花中第一流”“不肯过江东”和“江山留与后人愁”四幕组成。从待字闺中到芳心暗许,从新嫁娘的“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到夫妻异地的“人比黄花瘦”。面对金兵南侵,李清照留下“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千古绝唱,却在晚年独居江南,达到生命最后“江山留与后人愁”的通透心境。
图片
凄美的爱情故事,优雅的宋代诗词,民族歌剧《李清照》不仅是对女词人传奇经历的追溯,也是对宋韵文化的展现,以独特视角展现宋韵风情。剧中,郑培钦演绎的李清照,尽显“自是花中第一流”的风骨神韵,而在面对外敌时所展现的爱国情怀,更是“巾帼不让须眉”。
诗意咏叹调唱出宋词之美
总导演李伯男带领主创团队,在舞台处处暗藏着美学巧思——所有的道具和布景拥有简约大气的线条;人物的影子通过灯光的投射打在白色的景片上,让舞台仿佛又开拓出了新的“皮影戏”般的表演空间。导演将这些美与文字之美、音乐之美、绘画之美结合在一起,形成一幅流动的绘画。
作曲刁玉泉、翁持更创作的人物音乐形象丰满,通过歌词、旋律和音乐编配技巧的巧妙融合,让人感受到李清照内心的彷徨和悲苦。序曲、幕间及结尾处,歌者的吟唱伴着念白娓娓道来,古琴、琵琶、竹笛时而从乐队里跳出,点缀重要段落,又能适时返回融入乐队之中。
图片
《终生憾》作为全剧的核心咏叹调,传达了李清照内心深处的哀怨和感慨。整个曲子采用了缓慢的节奏,和时而柔和时而凄婉的音乐旋律,让人不禁沉浸在悲伤的氛围中,感慨美好事物总会消逝的无奈。
一汪雨幕笼住虚幻和现实
舞台中央的一汪雨幕,如同点睛之笔总能在关键时刻营造淡淡离愁的氛围感。舞美设计裘冰设置了可以根据剧情需要随时“下雨”的布景,与演员表演紧密结合,让观众得以随着剧中人一同处于倾盆大雨之中,加强沉浸感的体验。
灯光设计周正平、祝世明、罗文强加强了黑幕和雨幕的虚实变化,让整个舞台更为梦幻。在李清照与赵明诚嬉戏游玩的场景中,灯光和投影巧妙运用,使得观众好像置身于古代文人雅士的庭院之中,让虚幻和现实之间的结合更加流畅自然。
根据不同场景和角色特点,此次服装设计追求高贵典雅的文人气质,莫兰迪色系的运用与剧中所展现的宋代文化相契合。服装设计冯丽丽、郭亚莎在传统元素和宋韵风格之间找到平衡。服饰面料选择丝、绡、绸等,均有细腻手感和优美光泽,体现了宋代时期的工艺和美学。
这部以民族歌剧形式为基础,结合中西方音乐艺术和戏剧表演的艺术作品,全面展现了李清照的人生经历、文学成就以及历史背景,让观众不仅欣赏美的同时,也感受到中华文化的深邃和独特魅力。(新民晚报记者 朱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