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军“五虎上将”,打仗各有什么特点?

作者:相忘于江湖
声明:兵说原创首发,已开通全网维权,抄袭洗稿搬运必究
人们津津乐道的我军“五虎上将”,一般是指彭、林、刘、徐、粟。
这五位名将战功赫赫,经过长期战争实践的检验,可谓常胜将军。他们的军事生涯胜多负少,是我军将领中出类拔萃的几位。
“五虎上将”个个特点鲜明,指挥风格也不尽相同。他们差异化指挥风格的形成,既和家庭出身、个人性格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也和他们所经受的军事教育训练息息相关,同时受到所处战略区域作战环境的影响。
图片
【彭德怀在进军西北的动员大会上】
一、横刀立马彭老总:强悍刚猛,粗中有细
彭老总是湖南人,童年贫苦,少年孤苦,造就一生耿直、率真倔强的个性,也形成了作战指挥“宁折不弯”的个性标签。
彭老总打仗彪悍刚猛的特点,在各个历史时期都有体现。
彭老总青年投身湘军,平江起义一举成名。红军时期,彭老总是唯一打下省会大城市(长沙)的将领,也是唯一敢面对李德乱指挥,怒骂“崽卖爷田不心疼”的将领,还是长征后主动把红三军团并入红一军团的将领。
抗战时期,彭老总在正面战场投降主义蔓延的时刻,发动“百团大战”,后来因为这件事,他在延安、庐山遭到不当的批判和不公平的对待。
解放战争时期,西北是敌我军事实力最悬殊的战场,彭老总指挥西野2万余人,和“西北王”胡宗南30万大军打“蘑菇战”。然而,最后的结局是彭老总以弱胜强、华丽逆袭。
抗美援朝,当时新中国百废待兴,只有极少数人支持出兵,彭老总临危受命,勇挑重担,从鸭绿江边将美联军赶回到三八线以南,还一度光复汉城,志愿军的壮举和战绩震惊世界。
同时,彭老总也是一个粗中有细的人,真正的胜不骄败不馁。
图片
【百团大战,彭总在关家垴前线指挥战斗,距敌人仅500米。徐肖冰摄】
二、精谋善战林总:静如处子,动如脱兔
东野的一号首长(代号101),打仗是出了名的小心谨慎。
林总是湖北人,家境较好,性格内向,有一段时期还被人取了个“大姑娘”的绰号。读中学时,他追求暗恋的陆若冰被拒,让他更加沉默寡言。读黄埔四期,他不事张扬,少言寡语,当然不可能得到蒋校长的垂青。
平型关一战成名,林总不久却意外负伤。身体的创伤、苏联的经历、个人情感的挫折,加重了林总的内向性格。
图片
他回国后到了东北战场,留给下属的印象,是那个喜欢倒坐在椅子上、嚼着黄豆琢磨作战地图的背影。林总打仗喜欢谋定而后动,不打没有把握的仗。
林的“静”,不是消极等待,而是在对敌情和我情进行全方位判断、分析、谋划。
一旦定下决心,林总的“动”又是雷霆万钧的。如同马绍信在电影《大决战》中饰演的林总,传达命令斩钉截铁,毫无拖泥带水。
除此以外,林总还喜欢在战斗中实施“垂直管理”。
用现代的话语来比喻,林总指挥到师一级的做法就是“精细化管理”,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确保部队的信息传递准确,反馈及时,真正落实“猛打、猛冲、猛追”的战斗作风。
图片
【刘伯承在南京军事学院】
三、当世孙吴刘伯承:算无遗策,目标激励
刘帅的资历,在“五虎上将”中是最老的。
刘帅少年时期和父亲一起参加过科考,但因为祖父当过吹鼓手而被逐出考场。15岁时,又因家境贫困辍学务农。19岁从军,25岁成为“川中名将”,35岁担任军长。
刘帅少年师从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的部下任贤书,练过功夫。久经沙场的历练,让刘帅从“猛将”转化为“智将”,伏龙芝军事学院的深造,又让他的指挥风格有了国际化、现代化视野。
长征途中的四渡赤水,是主席和刘帅联手导演的好戏。
抗日战争期间,刘帅的麻雀战、黄蜂战遍地开花,“五行术”和“敌进我进”也上升到一个新高度。解放战争,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打乱了敌军的整体部署。而解放战争强渡汝河的“狭路相逢勇者胜”,则成为二野作战风格的生动演绎。
刘帅的指挥风格,是“授之以渔”和目标激励。
抗战时期,八路军129师的很多战斗,都是刘师长指定“小目标”,启发和激励下属陈赓、陈锡联等人去完成。淮海战役,刘帅攻占宿县的想法堪称神来之笔;而1962年指导张国华、丁盛等人的对印反击战思想,更是妙到毫巅。
图片
【徐向前】
四、坚忍不拔徐向前:胸有成竹,坚决果断
徐帅是十大元帅中唯一的北方人,也是唯一的红四代表。
作为三晋大地的军事奇才,徐帅性格坚忍不拔,做事滴水不漏,为人谦虚低调,指挥打仗胸有成竹、坚决果断。红四方面军“狠、硬、快、猛、活”的风格,就有徐帅的印记。
徐帅出身黄埔一期,到鄂豫皖根据地以后稳扎稳打,短短3年就从副师长升任红四总指挥,带领红四发展到十万之众。
抗战时期的响堂铺伏击战,很能体现徐帅的风格。面对突变的敌情,就连386旅旅长陈赓也沉不住气,但徐帅很沉着。虚张声势的日军和180多辆军车,都被付之一炬。
解放战争时期,徐帅依靠6万偏师一边训练一边实战,生生吃掉了阎锡山临汾地区10万晋军,创造了以弱胜强、反客为主的神话,得到主席的高度赞誉。
看徐帅用兵,表面上波澜不惊,实则是暗流汹涌。
徐帅的游击战机动灵活,料敌于先;运动战大开大合,进退有度;阵地战深谋远虑,收放自如。带主力横扫千里,虎虎生风;带二线部队,治军有方点石成金。
图片
【粟裕】
五、不世之材粟裕:智深勇沉,奇正相生
和上述的四大元帅相比,粟裕的资历和阅历浅了不少。
红军时期,性格内敛的粟裕并不特别引人注目。七年时间从警卫班长到师长、军团参谋长,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粟裕的非同寻常。
抗战时期,粟裕的指挥才能得到发挥。解放战争,粟裕的军事才华随着仗越打越大,表现越来越出色。
如果说苏中七战七捷只是开胃小菜,莱芜战场团灭李仙洲则是第一道大餐,而百万军中取张灵甫首级则是一道生猛的海鲜。南麻、临朐失利,让粟裕的指挥风格变得更加稳健。
豫东战役、淮海战役,堪称华野奢华的大餐。
粟裕用兵谨慎却又不呆板,一向讲究万事俱备、胸有成竹,但是当歼敌时机突然出现的瞬间,则会实时捕捉战机,屡屡收到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神奇效果。
图片
正因如此,林总羡慕粟裕“净打神仙仗”,刘帅也盛赞粟裕是“百战百胜”的战略家。主席也毫不吝啬自己的溢美之词,由衷地感慨淮海战役“粟裕立了第一功”。
参考资料:
1、《十大元帅》,姚有志编, 湖南人民出版社;
2、《战神粟裕》,关河五十州著,现代出版社。
【深耕战争史,弘扬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