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时代文科生会被淘汰?这位专家却说,将来最优秀的程序员或是文科生

图片
AI时代来了,文科生更容易被淘汰?在今天(5月25日)举行的2024第二十一届上海教育博览会高峰论坛职教专场活动上,上海科技馆馆长倪闽景的观点让不少家长鼓掌。他认为,“将来最优秀的程序员或许是文科生”,因为文科生的文字能力和想象力表现更好,这些能力将是孩子成为AI之上的人的关键。此外,有机构调研预测,AI替代率最高的职业前三名分别是翻译、保险核保专业人员和剧作家;替代率最低的职业前三名分别是模具设计工程技术人员、园林绿化工和安全员。倪闽景说:”由此观之,有创新能力、想象力的人以及技能人才更不容易被AI淘汰。”
倪闽景的这些观点亦从与会现场的嘉宾分享中得到部分验证。比如,上海第二工业大学与中国宝武钢铁集团长期合作,一年就与其签约输送了160多名机电等专业的高职毕业生。然而,上海第二工业大学职业技术教师教育学院执行院长张军介绍,这一数字远未满足企业需求。“宝钢集团每年需要约500多名技术工,企业迫切需要一批精操作、懂工艺、会管理、善协作、能创新的现场工程师。”
再如,上海商学院文法学院社会工作专业学生李若珊去年寒假获得了苹果公司 WWDC swift学生挑战赛全球前50的好成绩。今年6月8日,她将前往硅谷,以中国地区四位杰出学生获奖者之一的身份,参加受人瞩目的WWDC全球开发者大会。苹果开发者大会Swift学生挑战赛是苹果面向全球学生举办的编程大赛,备受关注。包括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在内的很多国内知名高校在校生积极参与。成千上万份作品中,每年只有350个作品能够获奖。作为文科生的李若珊能够在一众理科生中突出重围,既离不开自身兴趣驱动,也离不开上海商学院在双创驱动的跨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方面的积极探索。
李若珊是上海商学院iOS俱乐部的学生负责人。这个俱乐部在校内是明星社团,成员们来自不同的学院,拥有不同的专业背景,通过跨专业团队协作在国内外大学生创新大赛、挑战杯等学科竞赛中取得佳绩。成立9年以来,该俱乐部已有 44人获得了国际赛事奖项,28人获得了国家级和60多个省级赛事奖项。45名毕业成员中,有11位走入国内外顶尖学院修读研究生,30位走进顶尖互联网公司。
“我们的 iOS 俱乐部,双创驱动是重要一环。”李若珊介绍,社团学习安排在每周二、四晚上,上海商学院组建由浙大、同济和企业导师的校外指导老师团队,为学生们开设UI课程和技术课程。“就在无数个夜晚,我们的编程、设计和项目运营能力得到提升。”李若珊说,学校不仅提供了高质量的学习,还鼓励大家参与真实的信息化项目开发社会实践。据悉,上海商学院的信息化项目“i上商移动应用”等20个小项目就是由俱乐部的学生完成。
不止是商学院的文科生在“破圈”跨界,新闻出版专业的学校亦在AI浪潮中乘风破浪。“数字技术不断更新迭代,行业对专业人才标准变得更高。出版行业与信息技术、媒体、教育等多个领域的交叉增多。因此,出版专业人才需要具备跨领域的知识和技能。”上海新闻出版职业技术学校党委书记、校长黄彬介绍,随着新闻出版业数智化转型,学校人才培养不断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比如,学校为专业教师提供前沿技术、企业智能出版等软硬件培训课程;将计算机信息技术、数据分析、设计思维等课程融入相关专业,引入AI工具教学,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数据分析能力等,让学生能够应对快速变化的未来职业要求。
活动由上海教育报刊总社、上海商学院联合主办,上海产学合作教育协会、上海商贸职业教育集团、长三角区域财经商贸类职业教育师资协同创新发展联盟协办。上海商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劳晓芸主持开幕式。
  作者:吴金娇
文:吴金娇图:上海商学院编辑:储舒婷责任编辑:樊丽萍
转载此文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