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绿色生态圈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长三角一体化太湖融合创新联盟走进湖州观摩交流

总书记在2024年第一期《求是》杂志发表重要文章《以美丽中国建设全面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指出:今后五年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时期。强调:把建设美丽中国摆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突出位置,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5月24日,长三角一体化太湖融合创新联盟一行走进湖州,置身“两山”理念诞生地的绿水青山,进一步感悟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深刻内涵,在“打造绿色生态圈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题中,碰撞思想的火花,进一步助推长三角地区一体化、高质量融合发展。
观摩交流活动由长三角一体化太湖融合创新联盟联合湖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办,湖州市发展规划研究院承办。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一级调研员罗伟光、二级调研员潘克松,湖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梅梓华、市发改委副主任姚骅,联盟咨询专家贡培兴、华博雅、王国中、孙志亮、魏多、王中苏,联盟荣誉主席、上海交大长三角一体化研究院院长徐迪旻,香港中华工商总会执行主席兼行政总裁陈峰、无锡市发改委副主任俞勇军、南通市发改委二级巡视员唐国平,连云港发改委党组成员、总工程师王成章,无锡市委宣传部、市生态环境局、市自规局以及来自联盟朋友圈的上海社科院、连云港、嘉兴、滁州等相关部门负责人,无锡市新产业研究会等联盟成员单位代表近70人参加了观摩交流活动。活动特邀湖州市发改委副主任姚骅、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研究员孙伟、江南大学江南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庄若江教授、无锡市城乡规划委员会副主任、秘书长孙志亮作主旨交流,分享研究成果。
图片
牢记嘱托,绿色示范
获取青山绿水中的资源、通过专有技术研发生产制氢装备及氢能综合应用方案、让绿色氢能惠泽经济社会在美丽的湖州西塞科学谷,一批像国科绿氢这样的科技公司正在这里实现着绿色与产业的相生共荣。作为全国首批“科创中国”创新基地之一,总规划面积66平方公里的西塞科学谷,是湖州市抢抓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重大契机,深度融入G60科创走廊、宁湖杭生态科技创新廊道、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和环太湖科技创新圈四条科创带战略交汇地,重点打造的“生态+科技+产业”高能级战略科创平台。以“绿色低碳创新策源地”建设为目标,西塞科学谷陆续入驻了工业控制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等一批全国重点实验室、研究院和创新中心。2023年西塞科学谷引进科创项目36个、聚引青年人才2473名。在青山绿水环绕中的西塞科学谷,湖州市发展规划研究院负责人这样描绘新西塞:以前是西塞山前白鹭飞,现在是西塞山前“博士飞”。
图片
湖州市发改委副主任 姚骅
湖州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诞生地、中国美丽乡村发源地、绿色发展先行地。近二十年来,湖州牢记嘱托,坚定实施生态立市战略,走出了一条逐绿前行、因绿而兴、绿满金生、以绿惠民的生态文明实践之路,实现了从“诞生地”到“示范地”的精彩蝶变。成为全国首个地市级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全国首个国家生态区县全覆盖的地市、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中国最具生态竞争力城市、最具幸福感城市。2022年,湖州生态文明工作获国务院督查激励,被COP15大会认定为全球唯一的生态文明国际合作示范区。去年8月15日,首个全国生态日主场活动在湖州成功举行。
图片
湖州市人大副主任 梅梓华
湖州市人大副主任梅梓华在致辞中介绍:多年来,湖州坚持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形成了许多可看、可学、可复制的样板。一是全域美丽品牌更响。 “行遍江南清丽地,人生只合住湖州”是古人对湖州良好人居环境的赞誉,也是今日湖州的写照。二是绿色发展领跑全国。围绕打造全国绿色智造名城,湖州在全国率先构建形成五位一体的绿色智造标准体系,创新开展规上工业企业绿色工厂全覆盖管理工作,获批全国唯一的“绿色产品认证”试点城市。三是共同富裕示范先行。湖州连续两年荣获“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称号。2023年,湖州城乡收入倍差缩小至1.57:1。
向“绿”而行,“新”之底色
“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城市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不仅可以推动经济增长,还能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实现高质量、可持续、绿色发展”。无锡市城市规划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孙志亮表示。
基于这样的共识,参与嘉宾发出声音: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研究员孙伟认为,在“双碳”任务下,城市高质量发展更需要前瞻性视野。这次活动体现了习总书记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要求。当前全球科技创新的趋势,可以理解为数字化和绿色化。长三角城市中,对数字化已有布局,但绿色化还有一段路要走。“碳中和发展,正是绿色发展的新机遇。
图片
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研究员 孙伟
图片
无锡城乡规划委员会副主任 兼秘书长 孙志亮
图片
江南大学江南文化研究中心主任 庄若江
针对长三角新能源产业发展,孙伟建言因地制宜实现转型升级建言:制定长三角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指导意见/行动方案;强化新能源基础研究系统前瞻布局;探索由企业主导建立长三角光伏太阳能、氢能等新能源重点产业链联盟以及企业家联盟;聚焦新能源产业及相关企业发展现实诉求;围绕长三角协同创新产业体系以及世界级产业集群建设需求;探索构建长三角新能源开发利用、新能源产业发展、新能源企业运营的“监测预警”体系。
融合逐“新”,心之所望
唐宋开始,长三角区域的经济地位就对全国有举足轻重的影响:韩愈写“赋出天下,江南居十九”,宋代民谚“苏湖熟,天下足”……延至近现代,江南地区仍然保持了最高的人均GDP和赋税贡献。江南大学江南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庄若江分享其研究成果时认为。
图片
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一级调研员 罗伟光
图片
香港中华工商总会执行主席兼行政总裁 陈峰
图片
上海交大长三角研究院院长 徐迪旻
“思想文化上的同根同源,山水上的相连,也让今天生态文明的共建、新质生产力的共进,有了相似的基础以及绿色发展的共鸣。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国家战略中,长三角城市,有必要率先积极探寻如何处理好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关系。助力打造绿色生态圈,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我们努力的方向”,长三角一体化太湖融合创新联盟咨询专家贡培兴表示。
湖州市人大副主任梅梓华:本次活动主题非常有意义,为推动长三角绿色发展先行出谋划策、为培育新质生产力蓄势赋能。当前,湖州正以引育绿色新质生产力为主线打造虹桥国际开放枢纽金西翼,深层次融入长三角一体化。我们将同大家一道,共享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机遇、共创绿色美好未来。
上海交大长三角一体化研究院院长徐迪旻、香港中华工商总会执行主席陈锋在交流中分别表示:将在联盟搭建的平台上,充分发挥高校科教优势、香港的国际金融等资源特色,为推动长三角一体化的绿色发展积极赋能。
无锡市城乡规划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孙志亮:环太湖五市的自然资源禀赋、人才集群、产业规模、科技创新能力等方面有明显的发展优势,但在当前环境、土地容量不足等制约条件下,更应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为区域经济、全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贡献。他建议在长三角一体化太湖湾(圈)的实践中,太湖流域五市应从系统性、区域性、协同性等方面加大力度,在绿色发展上形成协同效应,推动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支撑新质生产力高效运行,推动区域的高质量的发展。
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一级调研员罗伟光:这次长三角一体化融合创新联盟湖州观摩交流活动是践行习总书记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要求的现实认识和切实举措。这次活动是智库思路、政府部门实际支持和建议的一次聚合,必将产生思维聚变,对城市绿色转型、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形成强大的推动力。希望长三角地区城市进一步加强合作,在各个领域更多地产生耦合效应,促进相互赋能。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