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行老将张东出任博时基金总经理,年内公募再掀“换帅”潮

万亿公募博时基金的总经理人选尘埃落定。自江向阳2023年11月11日代行总经理职后,时隔6个多月,博时基金终于迎来新任总经理。
5月24日晚间,博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简称“博时基金”)发布公告称,自2024年5月24日起,张东正式就任博时基金总经理,博时基金董事长江向阳不再兼任总经理。据最新公告,当前张东的任职经博时基金第八届董事会2024年第四次临时会议审议并通过,并将按规定向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深圳监管局、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备案。
图片
曾在招行任职近30年
从张东的个人履历来看,他在金融领域尤其是银行业有着丰富的管理经验,曾掌管了银行多个关键业务部门。公开资料显示,张东曾于1989年8月至1994年6月在中国银行工作。1994年6月至2024年5月,张东任职于招商银行,近30年的职业生涯中,他从基层员工一步步晋升至高级管理层。
在招行内部,张东曾担任过多个关键管理职位。自2007年起,他负责零售银行,曾任招行总行零售银行部副总经理。2011年张东调任至香港子公司永隆银行,担任副总经理,随后张东又被调回总部,担任财富管理部总经理。2015年12月,张东任招行信用卡中心总经理、招行零售金融总部总裁等职。
2021年3月,张东出任了招行新设立的财富平台部总经理。2022年初,张东被调任至杭州分行,出任招行杭州分行行长。2023年,他被调回到总行任财会部总经理一职,同时兼任采购管理部总经理。
在出任博时基金总经理前,张东担任博时基金党委副书记一职。此次张东出任博时基金总经理,标志着他在金融领域开启又一重要征程。
博时基金资管规模超1.5万亿元
随着张东新任公司总经理,博时基金后续的发力也备受市场关注。
官网信息显示,博时基金成立于1998年7月,是中国内地首批成立的五家基金管理公司之一,总部设在深圳,拥有博时基金(国际)有限公司、博时资本管理有限公司、博时财富基金销售有限公司、海南博时创新管理有限公司四家子公司。
从股权结构来看,目前博时基金共有六家股东,其中,招商证券持股49%,长城资产持股25%,上海汇华实业持股12%,上海盛业股权投资基金持股6%,天津港集团持股6%,浙江省国贸集团资产经营有限公司持股2%。
另据招商证券发布的2023年年报,截至2023年末,博时基金总资产超122.22亿元,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资产93.09亿元;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45.88亿元,同比下降13.70%;实现净利润15.11亿元,同比下降12.36%。
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一季度末,博时基金共管理372只公募基金,管理资产总规模逾15475亿元,累计分红逾1971亿元,累计服务客户总数超过1.6亿人。
基金盈利能力方面,据天相投顾数据,2023年,博时基金旗下基金为基民赚到88.18亿元,在155家基金公司中排名第一。Wind资讯数据显示,2024年第一季度,博时基金为基民赚了44.61亿元,在核心公募规模排名前十的基金公司中排名第四位。
博时基金表示,今年以来,公司坚持主动权益逆周期布局,巩固固收产品优势,优化存量产品结构、加快被动产品体系建设、加大创新产品研发,完成上证30年国债ETF布局、天津产业园REITs加快落地、主动管理ETF等创新项目持续推进。
同时,博时基金也表示,未来将继续坚持“稳”字当头,增强内生增长动力,全面提升核心竞争力。公司秉持与基金持有人长期利益一致,不断完善自身的产品布局,努力提升投资业绩,为持有人财富增长贡献力量。
新任总经理张东的上任,无疑为博时基金带来了新的期待。博时基金表示,公司将继续秉承创新、稳健的经营理念,“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作为一位在银行业和财富管理领域拥有丰富经验的资深人士,张东将如何带领博时基金在“五篇大文章”领域实现创新发展,值得期待。
今年以来已有多家公募机构发生高管变动
除了博时基金,今年以来已经有多家基金公司经历了高管变动。
据Wind数据统计,年初至今,公募基金公司已有116位高管出现职务变更,共涉及62家基金公司。其中,有30位公募机构董事长(含代董事长)发生变更,25位公募机构总经理(含代总经理)发生变更。
具体来看,就在今年,华西基金、鹏华基金、国泰基金、华润元大基金、联博基金、同泰基金、贝莱德基金、中金基金、泰康基金、国寿安保等迎来了新任董事长。亦有多家公募机构的总经理发生变更,如贝莱德基金、联博基金、泰信基金和中金基金等公募迎来新任总经理。
今年以来,公募基金高管的变动数量呈现逐月攀升态势。1-4月,公募基金高管变动人数依次为22人、23人、26人、34人,且以董事长、总经理、副总经理人数居多。整体来看,个人原因、到龄退休以及工作调动,是上述人员调整的主要因素。
在业内人士看来,基金公司的高管变更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因为公司的股东发生变更,新股东可能会更换公司的管理层;二是可能公司管理不及预期,比如管理规模萎缩、投资业绩不佳等,也会更换公司高管;三是公司高管的个人原因,比如有更好的职业机会,其他公司更好的激励机制,高管退休等情况。
需要注意的是,近两年来,公募基金市场调整较为明显,产品收益表现疲软,同时,公募基金费率改革对基金公司业绩产生了影响,这成为基金公司高管需要面对的问题。
上海证券机构业务总部总经理刘亦千在研报中指出,基金费用长期以来作为公募基金及券商的重要资源及收入来源,费率改革无外乎是对投资者而言最为直接的让利方式,对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也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但对于金融企业来说,短期内营业收入的下滑已成必然,如何应对成为了一大难题。
也有业内人士表示,随着公募基金行业规模的不断壮大,行业马太效应越发凸显,人员加速流动是正常的现象。随着市场环境和公司战略的变化,公司管理人员的适度调整可以帮助公司更好适应投资环境。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罗曼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