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无墙”的文学馆,各地文学馆负责人畅谈未来发展之路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方涛
50年后文学馆展览什么?文学馆未来将如何发展?如何打造“无墙”的文学馆?
5月18日,全国文学馆联盟年会在杭州玉皇山下召开,来自全国26家文学类博物馆负责人面对面进行工作交流会,在头脑风暴中,未来文学馆的发展路径也逐渐清晰起来。
现场,中国作家协会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李敬泽,中国现代文学馆常务副馆长王军,中国现代文学馆副馆长张明远,浙江省作家协会党组书记、副主席叶彤等也参与讨论,共同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分享先进经验,加强馆际交流合作。
让文学走向大众
聚焦文学大数据建设
文学馆的未来该如何发展?
热烈的讨论中,福建省冰心文学馆副馆长邱伟坛提出了文学馆的“未来三问”:50年后文学馆展什么?文学馆是走出去还是走进来?文学应该面向小众还是面向大众?
图片
福建省冰心文学馆副馆长邱伟坛
邱伟坛表示,文学走向大众,文学馆是一个很好的纽带,“我想讲的是冰心老人最经常提的两个字:‘教育’。文学是教育最好的载体,是最能提高大家精神财富的产品。让文学走向大众,可以通过馆校合作,让孩子从小受到文学的影响。”
图片
湖南省作家协会党组副书记副主席游和平
湖南省作家协会党组副书记副主席游和平率先分享了湖南现当代文学馆近年来,在“让文学走向大众”上做的尝试和探索。
游和平表示:“我们的展览不仅仅要挂在墙上,更要做好公共服务。今年,我们投入50万建设了一个向公众免费开放的阅读服务空间。同时,各文学馆也要结合自身特点发挥文学阵地作用。比如,我们今年举办的‘未来文学家’活动就是面向中小学生,既开展丰富的活动,又发挥了我们场地的功能,做好了社会服务工作。”
图片
陕西省作家协会秘书长、二级巡视员王小渭
“我一直有一个心结,陕西文学馆到底应该如何去呈现?一开始我们是自己摸索,随着全国文学馆联盟的成立,我们也得以聚在一起,共同商讨这个问题。”
陕西省作家协会秘书长、二级巡视员王小渭表示:“浙江文学馆有这么好的条件,我觉得应该探索如何联合起来,拧成一股绳来,齐心协力,借船出海。全国的文学馆大大小小,星罗棋布。一方面我们要思考如何扩大自己的馆藏,另一方面要思考如何让藏品‘活’起来。大数据就创造了这样一个前所未有的可行性。这种可行性的出现,使我们各馆之间的交流和向外推荐成为可能。”
王小渭认为,陕西文学馆将从三个角度入手,积极拥抱文学大数据建设。
一是以陕西文学馆建馆为契机,提前谋划布局资料数据。借助大数据建设,可以系统地梳理沉淀历史资料。下一步要在联盟的合力下,共同把“这把火”烧起来。
二是以文学大数据建设为平台,深化合作,扩大文学管理权。与浙江文学馆负责信息化工作团队的深入交流,“打造智慧场馆”的理念,中国文学大数据建设也是文学馆共同的责任使命。
三是以文学大数据应用为理念,拓展创新让数据活起来。
“如何让线下使用变成线上互动,百姓娱乐、打卡、互动,各种形式都可以玩起来?如果一个参观者进到文学馆,能记住一部作品,了解一个作家,我们馆就没白建。”王小渭说道。
图片
辽宁省作家协会办公室主任、文学辽军展示馆馆长雷宇
辽宁省作家协会办公室主任、文学辽军展示馆馆长雷宇表示,文学馆不一定要追求大而全,也可以做到小而精。
文学辽军展示馆做了跨界收集文学数据资源系统,与辽宁其他展馆的开展数据资源交流,目前,在工业文学数据资源的收集上已有所成就。
图片
河北文学馆副馆长白雪玉
河北文学馆是全国的第一家省级文学馆,河北文学馆副馆长白雪玉表示,河北文学馆已有20多年的历史了,目前已经更新到第三版,但展陈也比较静态,“我们一直在探索,怎么样更好地向公众开放,做好公共文化服务。”
白雪玉表示,近年来,河北文学馆尝试通过草坪诗会、学术沙龙、四季印章文创产品吸引更多年轻人走进文学馆,并将数字化建设列为重点项目推进。
图片
包头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党组书记张旭
包头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党组书记张旭表示,“今年之初,我们才开始研究建设包头文学馆,在具备文学发布和培训功能外,主要也是在做数字化展陈和沉浸式体验。”
张旭表示,依托1958年创刊的《鹿鸣》杂志和包头工业文学、军工文学的优势,也希望通过包头文学馆的建设,打造“北方文学之都”的城市形象。
面向当下和未来
突破传统馆藏思路
“我觉得这一轮的文学馆建设,赶上了一个颠覆性的技术革命节点。我们必须意识到,如何迎接数字化革命,如何进行数字化博物馆的建设。数字化不仅可以做到原来完全做不到的工作,但也会淘汰很多行业。”
图片
上海巴金故居常务副馆长周立民
谈起文学馆的未来发展,上海巴金故居常务副馆长周立民表示,目前数字资源已可以满足大多数人的研究学习需求,数字图书馆必然对传统展示型图书馆产生冲击。文学馆不仅要在技术上数字化,更要在工作思维上数字化,将管理的藏品转化为数字资源。
“数字化人才的储备,显然是当前文学博物馆的短板。但对内容和运营的了解,则是我们的特长。数字化产品入藏有什么标准?各馆之间如何产生平衡?很多问题现在或许是没有答案的,因此才需要一起探索和思考。”
周立民同时强调,基本的建设始终是文学馆的立足之本。当图书馆数字化的同时,文学馆如何保持差异化和独特性,依靠的还是沉甸甸的馆藏。
图片
山西文学院副院长、山西文学博物馆副馆长王国伟
山西文学院副院长、山西文学博物馆副馆长王国伟也回忆道,“我在《黄河》18年,期间,多次搬迁导致许多珍贵材料遗失。以前我们有许多作家手稿,编辑和作者的一些往来通信,其中许多邮票非常精美。这个经验更加告诉我们,资料保存的重要性。”
图片
天津文学馆馆长张依琳
天津文学馆馆长张依琳则回忆起了梁斌先生的手稿征集,梁斌先生把比他人还高的手稿全部捐给了中国现代文学馆后,他的家属将手稿的电子版进行捐献,天津文学馆将他们做成复制品,通过办展,达到逐渐积累馆藏的工作。
文学馆是中国文学
未来的事业
任何事业都不可能一帆风顺,各地文学馆面临现实情况各有不同、千差万别,但克服困难信心的最大来源,就是对于文学事业意义的认同。
李敬泽表示,文学要走向大众。文学馆应当充当起链接文学与社会的桥梁。
“文学馆的事业是什么事业?真不是一个‘关着门’的使命。一个很重要的思路就是做‘无墙’的文学馆,让文学走向大众,也让大众走向我们。如果文学馆面向社会都没有‘墙’了,那我们联盟内部还有什么‘墙’呢?因此,我们大家要充分地寻找那些能发挥合力,放大资源的路径和办法。一个文学馆既需要踏踏实实,年复一年地干好一件事,也需要面向生活,随时走向社会生活。”
图片
中国作家协会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李敬泽
李敬泽说道:“文学馆将是未来各地作协保持活力的重要工作。一个地方的文学馆就应该成为一个地方文化生活的‘小马达’,我们的‘小马达’转得越快,当地文化之灯就会越来越亮。我们要通过文学馆有力地搭建起‘桥梁’,把作家与读者,把文学与公众,把文学的创造与公众的学习教育结合起来。文学馆以及它所伴随的公共文学服务的职能,未来将会成为我们工作的一个重要核心。也因如此,这个工作是有意义的,更是有前景的。”
同时,各文学馆要树立收藏意识,馆藏实现数字化是大势所趋。
“古玩界有句老话,百年无废纸。再普通的文件纸张,一百年后就有意义了。我们现在做的不就是一个‘文学百年无废纸’的工作吗?”
对资料的重视,已经开始走向制度化,这个经验在年会中互相借鉴交流,可见全国文学馆联盟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对全国文学馆的帮助也越来越大。
“以10年为尺度看,其实我们也丢了不少东西。当年我在《人民文学》,发现留存了大量新时期文学的稿签,现在看都是宝贝。正是这些珍贵的资料,构成了中国现代文学馆当代文学的基础馆藏。同时,也要积极推动文学馆数字化藏品和数字化建设,我们既要面向现在的文学生活,也要面向未来的收藏。”
全国文学馆不仅要着眼于现在和未来去收集藏品,也要把握对文学社会的敏感去制造藏品,把手里的资源真正发挥起来、用起来,文学馆应当朝着这个方向,建立自己的收藏模式。
最后,要充分发挥全国文学馆联盟的作用和功能。
近年来,中国现代文学馆坚持为各馆提供业务、技术培训,并逐步加强全国文学馆联盟合力,在新时代文化建设中面向人民群众开展工作。通过这次在浙江召开的全国文学馆年会,各成员单位也都更深刻地意识到联盟的重要性。
李敬泽说:“中国文学是一个整体,中国文学馆的事业也是一个整体,我们要充分发挥整体的力量。总而言之,我是充满了自信,我也充满了期待。文学馆未来巨大的意义必然会产生。”
图片
全国文学馆联盟年会工作交流会现场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