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影主角儿成了游戏科技潮流IP!周末来徐汇赶个文化市集

图片
光影摇曳,是古老的皮影艺术;翻飞腾挪,皮影主角儿成了游戏科技潮流IP。
康健街道桂林班皮影是上海现存唯一一支唱、念、白、做技艺俱全的民间皮影戏班。这回在徐汇区文化馆的文化市集上,桂林班皮影与莉莉丝游戏的联名款皮影一经亮相,就获得一众年轻人的围观和喜爱。
不只是皮影戏,这个周末,亲手捏一个小面人,买一幅版画,再跟着非遗传承人感受一把绒绣、黄杨木雕的博大精深……5月24日至26日,“爱上文化馆”徐汇区文化馆服务宣传周文化市集在徐汇区文化馆户外广场举行。
图片
这是徐汇区文化馆“爱上文化馆”服务宣传周系列活动之一,但恰恰也是一个缩影,折射出徐汇区文化馆近年来如何以丰富多样的公共文化服务连接起过去与未来。徐汇区文旅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市民不仅可以在音乐会、讲座、评弹演出中欣赏高质量的艺术表演,还能通过参与非遗文化展示、互动体验等活动,进一步了解和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这些活动最大限度地满足了不同人群的文化需求,让市民在文化活动中找到乐趣和归属感。”
Z世代爱上传统文化
周末,来赶个文化市集。
徐汇区文化馆户外广场,和天气一样热火朝天。据介绍,文化集市分为非遗传承、爱上文创、互动体验三大功能区,让传统文化以一种创新的形式呈现在公众面前,为城市的文化生活注入了新的活力。
图片
打底提亮、修腮定妆、画眉画眼,不一会儿,一个俊俏的越剧小生扮相脱颖而出。这是斜土街道“日晖有戏”戏曲文化品牌的“元老级”参与者陈洁,第一次在众人面前勾画脸谱。“以往我们都是在幕后化妆,这次文化市集来来往往的人多,我们特意把这一环节搬到了‘台前’,就是希望更多年轻人能够沉浸式地了解到戏曲,喜欢上戏曲。”
图片
“这是用什么木头做的?做一个大概要花多久?”海派黄杨木雕展位前,95后小陈好奇地询问海派黄杨木雕市级代表性传承人陈华明。陈华明坦言,海派黄杨木雕,因工序繁复、耗时较长,此前也曾面临传人凋零的窘境。如今,这一系列展示的渠道,让“高冷”的非遗更加“接地气”,“就在前不久,我们还有新学员的加入,甚至从一些来蹭课的20来岁的孩子身上,我看到了以前师傅执着的影子”。
图片
一个白色土布祥龙玩偶,经过手工扎染,有了缤纷色彩。黄道婆纪念公园的展位,一系列手作最受欢迎。手作只是个小小的切入口,展位负责人希望更多人能够停留、驻足追问,从而引导Z世代深入了解“先棉”黄道婆,了解棉纺织这一非遗项目,从而讲好衣被天下的故事。
图片
此外,宣传周期间,徐汇区文化馆还精心策划并推出了一系列特色鲜明、影响力大的品牌活动,为市民群众提供了一场场丰富多彩的文化盛宴。这个周末,徐家汇公园内精彩演出一场接着一场。今天,“星期音乐会”如期前来,在走过二十载芳华的新起点,继续为市民带来高质量的专场音乐会。今明两天,2024年徐汇区各街镇群众文化周周演分别迎来康健街道和枫林街道专场。
还有市民夜校、2024年长三角阿卡贝拉音乐大赛赛前讲座、“芳草书苑”评弹演出、周末美育课堂、阿卡贝拉声乐示范班……这些活动不仅展示了徐汇区的文化特色,还为广大市民提供了参与高品质美育实践的机会,提升了市民的文化素养。
公共文化服务“处处可去、人人可及”
在绿树掩映的公园看音乐剧,在大自然的舞台上聆听天籁之音,在2024年徐汇区各街镇群众文化周周演的康健街道专场活动中,一场别开生面的露天少儿音乐剧带来全新的自然韵味。市民们在悠闲的绿地中,在散步遛弯时,便可“转角遇到艺术”,欣赏到高质量的音乐演出。
而枫林街道的群文团队“各出绝招”,老百姓自导自演亮眼的时装秀表演、别具特色的舞蹈、别具特色的剪纸表演、振奋人心的大合唱……精彩节目一个接一个上演。
图片
徐汇区文旅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了让文化服务触手可及,此次活动除了在徐汇区文化馆、开放的绿地公园等地举行,还通过线上直播打破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向市民敞开怀抱,让更多市民能够便利地参与到活动中。如昨天举行的2024长三角阿卡贝拉音乐大赛赛前讲座,则通过线上直播的形式,增加了活动的普及性和便民性,让阿卡贝拉音乐艺术得到更好的普及;徐汇区文化馆也开展了“芳草书苑”品牌活动,服务周期间邀请了上海评弹团、苏州评弹团等剧团,为市民带来多种形式的评弹演出。
图片
文化馆服务宣传周期间,徐汇区文化馆以其丰富多样的活动内容和创新的服务方式,为市民群众提供了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文化体验平台,让文化真正走进了人民的生活。“我们通过不断创新服务方式,提升服务效能,让美育活动体现在各个角落,并全方位浸润市民生活,打造徐汇文化‘处处可去、人人可及’的公共文化服务示范样本。”
  作者:王宛艺
文:王宛艺图:采访对象供图 王宛艺摄编辑:张晓鸣责任编辑:祝越
转载此文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