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收复新疆利在千秋,为何清廷更偏袒北洋水师?海防更重要

1865年,阿古柏进入新疆创业,1871年沙俄入侵伊犁,这两件事立刻在清朝引起了一场巨大的争论风波。那时候以李鸿章为首的北洋大臣们,坚持认为,西北边疆无用,不如抛弃。应该把财政收入投入到海防之中,也就是打造北洋水师。
以左宗棠为首的一帮大臣,则认为西北边疆是国本,西北不保,那么敌人便可长驱直入,直奔京城而来。
我们现在来看,左宗棠的说法绝对没有任何毛病。毕竟开疆拓土太不容易了,怎能轻易放弃疆土呢?可在当时来说,清廷中却产生了十分激烈的争吵,甚至有大量的大臣是支持李鸿章的,这是为什么呢?
图片
李鸿章当时是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
在灭了太平军以后,李鸿章逐步成为了清廷首屈一指的主流。尤其是曾国藩内退以后,手握淮军大权的李鸿章,并没有解散军队,而是继续带兵为清廷效力。
在李鸿章看来,手握军权,才能拥有一切,没了军权,那就只剩下一个空架子了。看看曾国藩啥下场就明白了。
此后,李鸿章又开始积极筹备剿灭捻军的战争,取得了不错的成绩。那时候以恭亲王为首的一帮大臣,搞起了洋务运动,李鸿章又是首屈一指的一个。
1865年,李鸿章组织建设了江南机器制造总局,这使得清朝拥有了第一个近代化的兵工厂,这事儿对清朝来说是有划时代意义的。过去大家只能用大刀长矛和土炮跟对手打,可在这之后,双方武器的代差就逐步缩小了。
所以说,洋务运动时中,李鸿章又成了炙手可热的人物,再加上他的淮军部下,一个个混得风生水起,李鸿章俨然成了那个时代清朝的顶流大红人。
图片
而清廷当时非常依赖洋务运动的改变,他们寄希望于这场变革,可以让清朝走向强大。因此清廷高层,自然对李鸿章这样的洋务派领袖,倍加器重了。
其实左宗棠也在洋务运动中做出了不小的贡献,比如说福建船政,实际上就是左宗棠创办的,只是后来清廷需要左宗棠去西北平叛,这才把福建船政交给了沈葆桢。
那么为啥还是有那么多人愿意跟着李鸿章混呢?一来是因为这帮人里多数都是淮军将领,二来则是因为李鸿章够年轻。
李鸿章比左宗棠小了11岁,但两人的地位却不相伯仲。瞎子都看得出来,将来这两个人谁的仕途会走得更长远。与其跟着一个即将退休的老者,倒不如跟着一个锐意进取的年轻人。
图片
慈禧实际上更偏袒海防论
大臣们多数支持李鸿章,这倒也没什么,只要朝廷不拍板,事情就没有定论。那么慈禧当时是怎么处理这件事的呢?
慈禧谁也不想得罪,因此选择两者都支持!看似公平,那么事实是怎样的呢?实际上慈禧还是更偏袒李鸿章的海防论。为啥这么说呢?
因为左宗棠出征收复新疆的时候,慈禧只批复了500万两银子,这其中还有各省筹集的款项,朝廷只给200万两,各省筹集300万两。左宗棠收复新疆一共要花多少钱呢?从结果来看,至少花了2500万两左右。
所以说,慈禧只给了左宗棠一个零头,就让左宗棠去自己想办法解决军费的问题了。这不是扯吗?
反观李鸿章这边,兴建北洋水师的20年里,李鸿章共计从清廷账户里,拿走了2300多万两银子,这些钱可都是清廷实打实批复的,只要朝廷没钱,那老李就啥也不干,反正别想让他去想其他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即便是耗资如此巨大,实际上这还只占了老李索要款项的一半而已。所以说,慈禧在投资北洋水师这件事上,那是真心下了血本,丝毫不含糊。由此可见,慈禧更支持海防论是显而易见的。
图片
海防保护的是清廷,塞防保护的是国土
谁也不愿意背负放弃领土的骂名,李鸿章即便说了放弃边疆的话,他心里也明白,最后背锅的反正也不是自己,而是慈禧。毕竟慈禧不拍板,这事儿根本办不成。
所以说,明面上,慈禧必须要支持左宗棠收复新疆,不支持,那就是丧权辱国。但是,这事儿仅限于口头支持,最多就是给点零花钱打发一下,让左宗棠自己想办法解决真正的困难。
慈禧真正关心的,则是北洋水师的建造情况。为什么会这样呢?
因为左宗棠收复新疆,那么无非是帮清朝保住了国土。而李鸿章打造北洋水师,却能帮清朝维持统治,守住江山。这两者是有本质区别的。
从1840年开始,清朝就常常遭受洋人的坚船利炮的威胁,这些洋人不讲无动,一言不合就开着战船,直奔天津卫而来,甚至直接攻入京城,吓得咸丰帝仓皇逃离京城,这事儿慈禧是亲身经历过的。
所以说,洋人是真的有实力通过军舰攻入京城,从而颠覆清廷对中国的统治。既然如此,只要打造一支强大的海军力量,那么慈禧就没有这方面烦恼了啊。
图片
因此,不管李鸿章要多少钱,慈禧基本毫不含糊,全部报销。只是后来发现老李花钱太厉害了,慈禧才发现了端倪,因此便以各种理由,推脱不给老李钱。
老李倒也是实在,但凡你不给钱,那我就不办事。让我自己去想办法?姥姥!我花你的钱,是为了帮你办事,你搞清楚这一点好不啦?
因此,甲午战争的时候,一会儿说北洋水师的设备老旧,一会儿说北洋水师的哑炮太多,大家把这口锅全都推在了管财政的翁同龢身上,这是不完全对的。
尤其是有人认为,因为翁同龢和李鸿章有嫌隙,所以故意不批钱。这可能吗?在军国大事面前,作为帝师能犯这种错?唯一的可能,那就是慈禧点头了,老翁照办而已。即便如此,慈禧对北洋水师也算是非常大方了。
反观左宗棠的塞防,虽然也很重要,但是慈禧不觉得沙俄能一口气从西北打到京城来。而且海上除了英国,还有法国以及其他列强,可陆地上,或许只有沙俄对清朝形成了威胁。
所以说,慈禧觉得,还是保住统治比较重要。至于疆土方面,态度正确是第一位的,至于能不能保得住,就全看命了。
图片
李鸿章太懂了
不得不说,老李能横行清朝末期官场数十年,绝不是盖的。溜须拍马不是他的本事,他更擅长揣度人心,尤其是揣度慈禧的心态。
提出海防论,倒不是说老李一定要打造什么海军,而是慈禧需要足够的安全感。男人能给女人足够的安全感,那这个女人就会足够依赖你,很明显,老李做到了这一点。
而且,老师曾国藩的结局,已经让李鸿章有所警觉。如果手里没有家伙事儿,早晚都会被淘汰掉,被边缘化,甚至需要去背锅。
因此,李鸿章不仅没有解散淮军,而且将北洋水师中的不少重要位置,都交给了淮军。以此打造出一支只听自己使唤的北洋水师。
可以说,北洋水师在一天,他老李,就一直都是清朝的中流砥柱。反观左宗棠,在收复了新疆以后,老伙计们相继散伙,就连帮助左宗棠筹集西征军费的胡雪岩,都被老李的大秘盛宣怀摆了一道,导致倾家荡产了。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