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顿”家族兄弟多:台军中服役的CM-12坦克,是个什么来头

图片
▲正在进行实弹演训的台CM-11坦克群
根据现有的资料来看,台装甲部队中除了CM-34“云豹”外,坦克车就是靠着CM-11“勇虎”以及部分M60A3 TTS等一系列美制装备来顶大梁。
但在90年代时,还曾有过一款属于“巴顿”坦克家族的坦克也在台军中服役过,编号CM-12.
CM-12的诞生,同“勇虎”是分不开的。1990年代台军在量产“勇虎”时,发现其采购的火控系统预订的多出了100套,于是便利用这些剩余装备,对军中现役的M48A3进行二度升级。
由于该车车体、炮塔均沿用了“巴顿”的造型,因此车头呈圆弧样式,而不是像CM-11那样车头呈平面。其外观虽然与M48A5相似,但两者的内部结构仍有区别。
与原先的M48A3相比,CM-12的履带换装为T-142型,同时换装750匹马力的AVDS-1790-2CMRS柴油发动机,最大时速为48公里,作战范围约203公里。受制于M48的车体因素,且台军的M48A3还是美军淘汰下的M48A1/A2,因此,CM-12的升级空间远不如换用M60车体的“勇虎”。即便如此,在台岛这样缺乏纵深的狭小地域下,CM-12也算勉强够用。
防护方面与M48A3相当,且车体、炮塔部分没有加装如今流行的反应装甲,因此在面对现代化的“钢针”(APFSDS,即“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以及各型步兵战车搭载的反坦克导弹时,生存率堪忧。
图片
“巴顿”家族兄弟多——M48中型坦克的部分衍生、升级车系。除了搭载90、105毫米口径火炮外,还有推土工程车、喷火车以及架桥工程车、训练车等多种型号。
图片
台陆军使用的CM-12坦克,此时拆除用于自卫的M2车顶机枪。摄于台南投县集集镇的陆军“兵整中心”内
图片
台陆军开放日时展出的CM-12坦克实物,车后面的就是“勇虎”
武备方面,CM-11/12均使用的是美制M68A1型105毫米线膛炮,且采用的火控系统也是早期M1坦克上的设备。除了具备激光测距功能外,也配备有热成像仪用于夜间作战。此外,CM-12炮塔后部加装有环境感应器,用于收集风向、风速以及气压等数据,以此来提升射击精度,这也让CM-12具备了一定的行进射击能力。
图片
画师笔下正在行进中的CM-12坦克。一旁的台军士兵手持T-91步枪呈防御姿态(来源:Mr.Dom)
图片
▲CM-12坦克炮盾以及驾驶员舱出口特写
图片
▲呈运输状态下的CM-12坦克
图片
CM-12坦克车体正面特写。与平直的“勇虎”车体不同。这也是能区分开二者的主要特征之一
图片
▲台陆军步兵学校80周年校庆期间展出的CM-12坦克
图片
▲执行斜坡测试中的台陆军CM-12坦克实车
和“勇虎”一比没什么差别,但和传统的“巴顿”比较区别就大了:CM-12取消了“巴顿”炮塔顶部臃肿的M1车长塔,改用低矮的“乌尔丹”车长塔取代。如此一来可以降低高度,避免被敌方发现。但也导致车长在使用机枪时需露出半个身子在外,很容易受流弹、炮弹破片的袭扰而负伤。且105毫米火炮的制退器也和90毫米火炮不同,也更长一些
作为一款“过渡”期的坦克,CM-12仍采用传统的铸造装甲,虽然进行了一系列数位化升级,可还是脱不开“巴顿”的底盘因素,常常发生故障。为了节约成本,目前台军已将半数CM-12转入退役/封存阶段,剩下的也主要用于训练车组等后备用途。(即所谓的“平封战启“策略)
台军方也认为,CM-12存在悬挂老旧、无法承受120毫米火炮后坐力等一系列因素,缺乏改良价值,将在新式坦克服役后全数淘汰。只是究竟什么时候能淘汰,依旧是个未知数
随着两岸形势不断升温,台军也在不断向美方谋求更为先进的M1A2T和其他装甲车辆,以强化其军力,取代这些沿用了30余年的“老古董”。
图片
▲台某地公园内向民众展出的M48A3“巴顿”坦克实物。该车为1970年代的“火牛专案”引进而来,作为一款没有升级价值的坦克,目前已全数退出台军序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