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时代接轨的幼儿科学教育,什么样?

5月24日,广东省科学院幼儿园第三届STEAM科技节开展。为激发幼儿探索科学的兴趣和能力,发挥幼儿园、研究所社区三位一体的教育功能,本次科技节分为开幕式和科技体验项目两个环节,处处体现科学氛围,充分展现“科学教育从娃娃抓起”的理念导向。
图片
家长密切参与科学教育
科技节开幕式上,由小朋友和老师带来的节目充满科技色彩。舞蹈表演中小朋友化身宇航员,机器狗随着音乐跳舞;广东省科学院带来的“科学奇趣派”科学实验,用简单又生动的动作语言演绎“酸碱指示剂变色”“摩擦生电”等科学原理,小朋友们看得聚精会神……
物质结构的微观模型、“食物的旅程”、模拟飞行、“水泥”搭积木……此次科技节开设了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与宇宙、技术与工程四大板块的科技体验项目。本次体验活动的器材分别由广东省科学院测试分析研究所、微生物研究所、地理研究所、智能制造研究所等研究所提供,并由专家和家长志愿者引导,每个摊位都挤满带着好奇心和探索欲的孩子们。
广东省科学院幼儿园园长李莹告诉记者,在日常中开展科学教育活动是幼儿园的“例牌”,如STEAM课程,到广东省科学院、博物馆等地参观等,让小朋友在探索和实践中培养对科学的兴趣。
而本次科技节还有一个特点:家校共育氛围浓厚,家长密切参与到科学教育中。“亲子科普导师”不仅来到科技节的现场,更是陪伴在孩子的日常学习生活当中,以身作则,带领孩子进行科学的启蒙。
小四班昊然爸爸就是“亲子科普导师”的一员,他分享说:“他每次都很乐意把‘科学宝箱’这些实验带回家重复地验证,我们家长看到孩子乐在其中,真的感到开心。让孩子们去探索科学世界不仅是拓宽他的眼界,更是激发好奇心,慢慢地把科学的种子埋在他的心里。”
图片
科技课程化:AI、VR融入学前科学教育
与过往不同,当今的科学教育从学前教育就开始了,并且更加科学化、更有导向性、更与时俱进。广东教育学会“十四五”课题管理办公室特聘专家周艳用“科技课程化”这一概念来阐述当下学前科学教育的特征:“课程设计要从儿童的角度出发,而且要贴合幼儿园的本身的理念,依据不同办学条件进行个性化调整。科学教育不仅仅是掌握了多少知识、会做多少实验,更要突出探索能力、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的导向。不像过去传统科学教育只有‘沉浮实验’这类,如今AI、VR等更新兴的技术也融入到学前科学教育当中,与时代接轨。”
在学前教育阶段进行的科学教育旨在启蒙,课程并非在传授深奥晦涩的“科学经验”,而重在科学精神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学校是如何与专家共同研制科学教育课程的?
“依据‘泰勒原理’这一科学化的课程编制原理,我们通过确定目标、选择经验、组织经验和评价结果来开发大大小小的课程和项目。”周艳解释道,这一切都是建立在幼小衔接统一的目标上的。幼小衔接的目标包括身心准备、生活准备、社会准备和学习准备,就科学教育而言,不仅包括知识技能这“冰山一角”,更包括为其奠基的科学思维、态度和精神的衔接。
文、图 | 记者 崔文灿 实习生 梁曼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