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外卖送的1元饮料,到底喝不喝?

图片
(IC photo / 图)
“为什么点外卖都要送这种饮料”登上热搜榜,很多消费者纳闷的是:商家赠送的饮料能喝吗?随着外卖市场的日益繁荣,消费者在点餐过程中常会遇到商家附赠饮料的现象。
看似贴心的附加服务,究竟是对消费者的真挚福利,还是隐藏着不易察觉的陷阱?消费者到底喝还是不喝?
喝:增加获得感
在点外卖时,经常会发现一些商家的套餐里有赠送饮品的选项,这已成为当今外卖服务中颇为常见的一种营销手段。此前,很多消费者将它作为一种福利。
从消费者的立场出发,很多人吃完饭后,喜欢喝点饮料。一方面,饭后喝饮料可以帮助冲洗口腔,清除咀嚼过程中留下的食物残渣,让口腔感觉清新。吃了较为油腻或重口味的菜肴后,喝饮料可以帮助中和口腔中的余味,使口感更为舒适。
另一方面,饭后慢饮一杯喜欢的饮料,有助于人们在忙碌的用餐后放松身心,享受闲暇时光。特别是对于那些工作日午餐后需要快速恢复精力或晚餐后希望卸下一天疲惫的人来说,一杯饭后饮料有助于暂时忘却烦恼,享受片刻宁静。
如果这杯饮料是赠送的,消费者的获得感就更强。从心理学角度看,人们普遍对“免费”物品持有积极态度,认为这是一种额外的福利或优惠。赠送的饮料尽管价值不高(大多售价一两元),但由于其“免费”属性,消费者以同样的钱获得了更多商品、像是得到了额外的奖励,也会觉得“物超所值”。
当然了,商家不会做亏本生意。外卖赠饮也能给商家带来多重利好。附赠饮料可以作为一种营销策略,吸引顾客点餐。当顾客看到某家店铺的套餐包含额外的饮料时,可能更倾向于选择这家店铺。
赠送饮料让消费者感觉获得额外的价值,增加对商家的好感度和满意度。消费者更愿意选择该商家,增加回头客的比例;在评价时给予商家更高的评分,好评多的更容易吸引新顾客。
一些商家还会将赠送饮品设置一定的消费门槛,以此促使消费者增加订单量或选择更贵的菜品,以获得免费的赠饮,有助于提高客单价与商家的销售额。
所以,外卖赠饮是一种“福利”,它本质上还是一种有效的市场营销策略。
图片
(IC photo / 图)
不喝:存疑的食品安全
不过,外卖赠饮的风评在发生变化。微博热搜上该话题下是各种各样的提醒:外卖赠饮,最好不要喝——福利外壳下,可能是“陷阱”。
商家赠送的饮料是否安全,暂且不论,基本能确定的事实是:外卖赠饮,赠送的饮料非常非常便宜。消费者在社交媒体平台上晒出的商家赠送的饮品,几乎都是非知名品牌,消费者基本没听过,在商超也极少见到;一些餐厅或饮品店会赠送自家制作的特色饮品,裸装,透明的封闭塑料杯装着饮料,没有任何文字商标或说明。
外卖赠饮时,消费者并不能选择饮品,而是赠送什么喝什么。商家赠送的饮料,基本都是成本极低的冲调饮料或非鲜榨的果汁。
冲调饮料,比如豆浆、酸梅汤等,常采用粉末或浓缩液冲调而成。豆浆粉成本低廉,一包仅需几元钱,能冲制几十杯豆浆,单杯成本仅包括极少量的粉剂、水费及一次性塑料杯费用,甚至可以忽略不计。果汁类,使用的是果汁粉、果味添加剂而非鲜榨果汁,成本同样极低。
这些均凸显出外卖赠饮的低成本导向——赠送的饮料,成本可能低至几毛钱甚至几分钱。
虽然便宜不一定没好货,但太便宜确实存在更大的食安风险。
小厂家或小作坊的生产线,生产工艺可能较为简陋,缺乏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导致产品质量不稳定,如杀菌不彻底、混合不均匀等,饮料中存在细菌、霉菌等有害微生物,无法保证食品安全。
部分不法厂商还可能在饮料中违规添加非食品级物质、超标使用食品添加剂,以达到降低成本、延长保质期的目的,这些都可能对消费者健康造成潜在危害。
加之,低成本饮料的生产者往往规模较小、分布零散,监管机构对其生产活动的监控力度不足,导致产品质量问题难以及时发现和纠正;一旦出现食品安全问题,消费者和监管机构可能难以追溯到具体的生产源头,影响问题的及时处理和责任追究。
退一步说,假若外卖赠饮均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它们的口感与营养价值却并不乐观。
低成本饮料可能使用低等级、低纯度或添加了较多食品添加剂的原料,饮料会过于甜腻、香味不自然、口感粗糙等,无法给消费者带来愉悦的饮用体验。
有些低成本饮料是热量炸弹。为了迎合大众对甜味的喜好,一些饮料往往含有较高的糖分。如果这些额外的能量未能通过运动等方式消耗掉,就会转化为脂肪储存于体内,久而久之易引发体重增加和肥胖。
也有一些外卖赠饮主打的是“0能量”。这是因为饮料制造商通过使用人工合成或天然提取的甜味剂,如阿斯巴甜、甜蜜素、三氯蔗糖、赤藓糖醇、甜菊糖苷等,它们能提供与糖相似的甜味,能量极低,甚至接近于零。
甜味剂本身虽不提供能量,但有研究指出,长期摄入某些人工甜味剂(如阿斯巴甜、糖精、三氯蔗糖等)可能影响肠道微生物平衡,进而影响糖耐量和胰岛素敏感性,增加糖尿病风险。同时,这些饮料通常缺乏膳食纤维、维生素、矿物质等有益营养素,长期饮用会削弱对天然食物和水的摄取欲望,挤占人们对营养丰富食物的摄入,久而久之便造成营养不良。
这么说,倒不是“污名化”商家赠送的饮料——市面上的很多饮料也都存在类似问题。
而且,此前测评机构“凰家测评”对外卖免费赠送9款饮料,涉及7个品牌进行测评,发现“四项微生物指标和加测的展青霉素,9款饮料全都过关了。也就是说,这些外卖‘赠饮’起码还是能喝的”。并且,“6款标称‘0能量’的饮料,有3款实测也是0能量,剩下3款,分别为19、24、19kj,也可以算相差不远了”。
说到底,外卖赠饮到底能不能喝,不能靠消费者人为去测评,不能靠消费者去猜、去“冒险”,而需要依赖监管前置。
监管机构应当采取主动、预防性的措施,提前介入并强化对外卖商家赠送饮料的监管,定期对市场上外卖商家赠送的饮料进行随机抽样检测,检查其成分、卫生指标、添加剂使用情况等是否符合国家标准。
从源头上规范外卖市场秩序,保障赠品饮料的质量安全,才能让消费者无需再为赠品饮料的质量问题“步步惊心”,至少可以安全放心地“喝”。
从易
责编 刘韵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