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传承”的火炬被点燃 今年科技活动周有点不一样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勇等院士专家缓步上台,与青少年代表一起点燃象征科学与创新精神的“科技传承”火炬。在这样的寓意之中,5月25日,2024年广州科技活动周(以下简称“活动周”)在华南农业大学丁颖礼堂拉开了序幕。
在“科技传承”中开启活动周
“我们相信,这是一个承诺,一个传承,一个开始。”
对开幕式上点燃“科技传承”火炬这一环节的含义,陈勇表示,科技传承,不只是知识的传承,更是精神的传递。期待新一代青少年能够在科学的道路上,走得更远,飞得更高。
“2023年,我们团队创作的《超级大脑在想啥?漫画医学大突破》科普图书,在广州市的大力支持下,获得了科技部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亮相”开幕式,作线上致辞。他以自身参与科普创作获奖的案例,鼓励广大科技工作者分享创新成果、助力科学普及。
图片
在开幕式上,科普脱口秀大赛获奖者杨森林带来了一场生动有趣的防蚊科普脱口秀《那些年我追过的蚊子》。
华南农业大学艺术学院的毕业班学员们则联合献上了一场充满科技风“T台”秀,让科技与时尚实现了融合。
开幕式的现场还设置了三大专题展览。科技工作者主题展讴歌广州科技工作者的良好风貌;华农科创风采主题展展示了华南农大建校115年来的重大科技创新成就;广州优秀科普作品展汇集了原创图书、微视频、微电影等广州地区优秀科普作品。
嘉年华:市民现场感受“高精尖”
2024年第八届广州科学嘉年华展览活动也于开幕式同日举行。记者看到,现场人头攒动,许多家长带着孩子来现场感受科学的魅力。
“通过颜色就可以直观地看出土壤的不同成分。”广东省科学院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的科普工作者在现场展示了不同土层的样本,吸引了不少好奇的眼光。
“海星有心脏么?”在正佳自然科学博物馆的展位前,许多人都跃跃欲试,要来挑战一下自己的科学知识储备,通过问答,还可以获得小礼品。
图片
图片
据介绍,本届嘉年华活动围绕广州前沿科技成果和科普主题打造了6大专题展区,近90家科研单位现场参与展示。脑机交互设备、天文观测、健康义检义诊……一批“高精尖”技术与到场的市民面对面。
嘉年华将联动华南农业博物馆、华南农业大学3D打印技术及应用科普基地、华南农业大学昆虫学科普基地等校内科普基地,开展定时讲解、科技体验、夜观昆虫等特色科普活动。
全市协同 推出400余场群众性科普活动
据介绍,今年活动周将推出400余场形式多样的群众性科普活动。5月25日,“广州科技开放日”活动中,全市160个科普场馆、科研院所、高等学校、科技企业等科普资源单位将面向公众开放。
当晚,广州“科学之夜”主会场以及19家科普单位分会场,将带领市民群众解锁夜观动植物、星空观测、夜探科普馆等全新科普体验。
广州市直18家部门将围绕各自职能,发动各单位和机构组织开展超过60场惠民科普活动。例如,市科技局将组织科技开放日、市科普讲解大赛、珠江科学大讲堂等活动;市教育局将组织校园科技教育成果交流展示、专题教育竞赛;市科协将组织科普大篷车、科技志愿服务;市妇联组织儿童专场活动等。
全市各区,紧扣活动周主题,围绕“一区一品牌”,将同步联动举办活动。如天河区组织“崇尚科学、向新而行”主题活动,邀请科学家与观众现场对话;南沙区围绕区域产业优势开展科学艺术节、科技成果体验、科普研学等活动。全市各科普基地、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将根据自身资源和行业特色,开展科技开放日、科技讲座、研学体验等活动。
文|记者 李钢 实习生 晏西雅
图|主办方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