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观漫读丨自从把自己当“反派”养,日子好过多了

图片
老话常说,与人为善,不仅体现出道德之美,更是智慧之举。
可现实中,很多人因为过于好心、不懂拒绝,很容易将自己陷入内耗的深渊。
与其对他人过度共情与妥协,对自我过度否定与自责,不如把自己当成“反派”来养:
拥有不好惹的实力、不内耗的情绪、不合群的坚守和不被定义的勇气。
不好惹:自带锋芒,活出滚烫人生
在人际交往中,很多人喜欢展现与人为善的一面,认为只要讨好、迎合,就能收获好人缘。
然而,很多时候,全心全意地付出不仅不会收获真心,落在别人眼里还成了天经地义,结果让自己的真诚变得一文不值。
电影《教父》中有句台词说得很在理:
“没有边界的心软,只会让对方得寸进尺,毫无原则的仁慈,只会让对方为所欲为。”
要知道,越是迎合讨好,越容易变得廉价,无法建立高质量的关系。
学会在善良中带点锋芒,才能抵抗住命运的磋磨。
恰如余华在《在细雨中呼喊》中写的:
“当我们凶狠地对待这个世界时,这个世界突然变得温文尔雅了。”
毕竟人生就是一场充满规则的游戏,适时地展现原则和底线,不仅能进退自如,亦是对自我的一种保护。
与其活在别人的眼光里,不能快意做自己,不如用“不好惹”的盔甲来保护自己。
不内耗:不卑不亢,走出情绪陷阱
你听过“内耗型人格”吗?
“内耗型人格”通常指的是那种倾向于过度反思、内心挣扎和消耗精力的人格类型。
具有这种人格的我们可能会过度分析事情,对问题进行反复思考,并且容易陷入担忧和忧虑中。
可实际上,我们担心的事,99%都不会发生。
容易内耗的人,总是习惯过度解读他人的一举一动。
纠结、拧巴、内心戏一出接一出,心中的思虑慢慢累积成一座大山,将自己的神经压垮。
想要给生命减负,就要懂得放下无谓的小事。
定期清理当下的缓存,我们才有余力,靠近喜欢的自己。
不合群:坚守自我,不再随波逐流
知乎上有个提问:为什么成年人的社交这么累?
有个高赞回答是:
因为我们每一天都抱着“让对方喜欢”的心思,扮演着根本不像自己的角色。
仔细想想,确实如此。
我们总在不断地妥协与迁就中,佯装合群。
可到头来,除了委屈自己,什么都不会改变。
很多时候,为了避免尴尬,或因害怕别人觉得自己不合群,就勉强做一些违心之举。
日子是自己的,而非过给别人看。
与其费力劳心去合谁的群、去讨谁的喜欢,倒不如活成自己的限量版,拿回生活的主动权。
不定义:打破束缚,做自己的主角
曾在网上看过一个调查。
人这辈子,最常见的五个遗憾,其中有一个是:希望为自己的梦想而活,而不是按照别人的想法生活。
的确,为了满足别人的期望而活,终将活不好这一生。
反派精神意味着不被他人束缚,想成为谁,就全力以赴,莫管他人眼光。
电影《黑天鹅》里有一句话:“挡在你面前的,只有你自己。”
很多时候,局限一个人的不是环境,不是能力,而是固有的思维模式。 
转变思维,拆掉内心的高墙,难题才能迎刃而解。
把自己当成“反派”来养,当然不是说让你变坏,而是不惧冲突,修炼内心。
看过一句话:“把生活过成自己想要的样子,才是最大的本事。”
那些真正厉害的人,都懂得利用“反派”思维,全力以赴地生活。
(来源 读书有范微信公众号 主播 连晓东 制作 王宜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