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新求进以质图强 亦庄学院宣讲新质生产力

5月25日,经开区亦庄学院举办“未来制造 亦企奋进”专题活动。“未来制造”领域相关专家学者及区内外企业家代表300余人齐聚,碰撞“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火花,共话未来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新机遇。
图片
宣讲活动包括专题报告会和沙龙研讨会两部分。在专题报告会上,三位重量级专家分别作主旨报告。
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中心常务副主席张景安针对“未来制造”的战略问题进行深入剖析,他认为AI大模型已成为全球科技竞争的新高地、未来产业的新赛道、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应积极研判与应对创新全球化这一世界潮流与趋势,不断推动跨学科、跨领域、跨部门、跨地区的创新。同时,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重塑制造业发展新优势,为推动先进制造业做大做强营造良好产业生态,为科技人才成长创造优良发展环境。
著名经济学家黄卫平在题为“把握新兴领域机遇”的报告中系统分析了中国经济面临的的国内外形势,对中国未来经济发展进行展望,并指出新质生产力的提出,不仅指明了新发展阶段激发新动能的决定力量,更明确了我国重塑全球竞争新优势的关键着力点。新质生产力同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紧密关联,要进一步夯实未来竞争的基础(科学、技术、工程、数学),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持久动能。
图片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田杰棠细致阐述了新质生产力的理论内涵和实践方向,明确加快推动形成新质生产力需要把握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把握新兴领域领域发展特点规律、推动新质生产力同新质战斗力高效融合的重要方向,并提出未来产业发展的可能方向与政策思路建议。
沙龙研讨会分为主题分享和圆桌论坛两部分。来自北京市发改委产业处、北京市侨联、中金资本等部门和单位的相关负责人分别就《北京市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示范园区和试点企业认定及支持办法(试行)》“新质生产力下的企业高质量发展”“产业投资与产业升级——对中国私募股份行业的思考”等内容进行分享,政产学研各界代表以“人工智能与未来制造业的深度融合”为主题,围绕未来制造业的发展趋势、大模型应用、校企合作培养人才、人工智能产业新赛道布局等热点话题现场碰撞思想、交流机遇。
值得一提的是,为精准为企业解惑,活动现场特别设置政企互动交流区,分成两业融合、产经发展、院企对接、产业投资、服企政策和自由洽谈六个专区,方便企业现场“问策”、洽谈合作、谋求发展新机遇。
图片
“作为一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对于未来制造产业发展趋势、科技创新政策解读和前沿技术发展都十分关注。因此,这次亦庄学院活动对我们来说十分‘解渴’,对企业的科技成果转化、市场拓展等有良好的助益。”北京锐洁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冬梅说道。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也是北京经开区获批国家级经开区30周年,已基本形成具有首都特点的现代产业体系,以北京0.35%的土地贡献全市近30%的工业增加值,企业规模超过9万家,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汽车和新能源智能汽车、生物技术和大健康、机器人和装备制造四大主导产业保持全市引领地位。未来,北京经开区积极推动高质量发展聚变提升,着力构建符合首都城市战略定位、突出经开区优势、彰显创新活力的新质生产力发展格局。
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自2021年开办至今,亦庄学院已举办16场线下讲座。2024年亦庄学院以塑造高端品牌化、视野前沿化、创新引领化为目标,彰显科创特色的学习交流高端平台、服务产业前沿平台、合作展示创新平台、成果共享发展平台,为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李佳
摄影/北京青年报记者 付丁
编辑/叶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