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体开裂,紧急转移 ——新宁县黄金瑶族乡黄金村25人成功避险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奉永成 通讯员 范警元 张媛
5月23日,在新宁县黄金瑶族乡黄金村党支部书记温世武在指引下,记者来到当地10多天前出现滑坡隐患的现场。
“现在想起来还是后怕。”温世武说,当时一爬上来,我们就看到山体裂开了一条约30米长的裂缝。如今,这条裂缝已经被填埋,6台监测设备安装在山体不同区域,时刻监测着山体安全。
图片
(监测设备监测山体安全。张媛摄)
5月份以来,新宁县连续迎来降雨,土壤含水量饱和,地质灾害风险升高。从5月10日开始,新宁县迎来新一轮强降雨。11日8时10分左右,温世武和驻村干部李臻上山巡查发现,该村三组后山山腰处的梯田边有大量水流涌出,水质浑浊。
“我们村周边山体土质多为砂质土壤,水下渗较快,很难形成水流。”温世武说,当时他就发现了不对劲,再仔细一看,浑浊的水流中夹杂泥沙,判断上游可能有险情。
温世武敏锐地察觉到了危险。他跟李臻顺着水流继续往上巡查,发现山体上部出现了较大裂缝,疑似山体滑坡前兆,立即向乡政府报告。
黄金瑶族乡党委书记许斌闻讯,立即和乡应急办干部赶到现场勘查,发现该处已出现裂缝,长约30米、宽约30厘米,山体中还积蓄了大量雨水,一旦发生滑坡,将直接威胁到山脚多户村民的安全。
排险迫在眉睫。“赶快组织群众转移避险。”许斌迅速做出决定,并立即向县委、县政府及相关部门报告情况,对初步判断划定的危险区域房屋进行逐户排查,组织危险区域的9户25人紧急转移避险,并对危险区域进行警戒封控,设立警示标志,安排工作人员24小时巡查监测。
险情就是命令,新宁县防办立即组织自然资源、水利等相关部门的技术人员赶赴现场,成立专班,科学划定风险区域,开展险情处置工作。黄金瑶族乡组织人员采取夯填坡体裂缝、覆盖塑料薄膜、疏排上部积水、修建外围排水设施等措施,减少雨水对滑坡的冲刷,最大限度化解了可能出现的险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