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岁院士与金牛高中学子对话 传播“航天强国”梦想种子

成都观察 林星彤  川观新闻记者  张红霞   文/图
5月24日下午,中国工程院院士、空间技术专家戚发轫来到了成都市第二十中学校。作为“骄子引力 领航三启”2024年度专家人才进校园系列活动第四期的主讲人,这位91岁高龄的院士,与600余位少年学子,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座谈会”。
对话院士:院士的引领与少年的担当
戚发轫院士带来了“中国航天与航天精神”的主题分享。分享结束后,学生王建力首先发问:为什么戚院士选择了这条道路?戚院士回答道:“我们那时候国家在航天这方面,很薄弱,需要这方面的人才。另外我考上大学以后院系调整,成立了北京航空学院,我就到这儿来了。”他鼓励同学们要努力学习,成为国家需要的人才。
图片
第二个问题的提出者是罗财俊同学。他问戚院士,“我国现在具体的挑战和困难来自哪里?”戚院士答道:“我们的挑战来自两方面。一是要在2049年超越他国,成为航天强国;第二是需要培养出肯从基础做、能从原理搞的人才。”他还提到,“把学校的课程学好,就是人才培养的第一步。”
柏云鲲同学提了最后一个问题,他问,“当代的航天技术,如何服务于民生福祉?”戚院士回答:“我们的技术最终落脚就是增进民生福祉。我们打造出自己的体系探索宇宙,不再受制于他人。”
讲座之外:航天梦的实现和红色血脉的延续
在讲堂外,有几个航天模型格外惹眼。经了解后才知道,这些模型是两个学生自己动手做的。
其中一名学生叫郭浩霖,他从小学起就喜爱各种模型制作,最开始是简单的军事模型,后来开始自己买模型原件亲自动手拼接涂染。
图片
郭浩霖对模型的热爱带动了另一位同学。他叫韩智贤,俩人并不同班,但都是德育处的学生干部。韩智贤说,在郭浩霖的带动下他逐步对模型熟悉起来,接下来打算继续跟他学习模型的制作。
环顾讲座外的大厅,不仅有模型,还有学生们写的航天诗歌题材的书法、创作的航天题材的漫画。这些都是对航天梦的真切呈现。
第二十中的06届毕业生、如今的高一4班班主任李佳伟说,“有时候我们感叹现在的孩子缺乏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那是因为大家没有进行线下的接触。”他谈到,第二十中是一个历经了战火的学校,是有红色血脉的:“更重要的是,它让我们的学生感受到,我们的生活依赖于国家高新技术的发展,而学校里的知识是可以落地生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