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丨“山货公交”,将村民的生活与希望载进城

海报新闻记者 金立红 仪首歌 济南报道
不知你是否听说过窝铺村?从山东省济南市区到南部山区的这个村庄,单程39公里。清晨6点,883路爱心果农专线车从窝铺村始发,1小时30分后方能抵达济南市民族大街菜市场。在这趟车上,乘客占据半个车厢的位置,而另一半则被装满樱桃、杏等时令水果与蔬菜的竹筐填满。
图片
883路公交车载满乘客
早上5点,晨光熹微,54岁的果农魏胜福家灯光亮起,他与妻子张杰简单洗漱后将前一天下午采摘好的樱桃一筐筐码好,并将其中一筐樱桃提前放到离家不远的公交车站“占位”,和诸多村民一起排队等待公交车到来。
这趟车到底有怎样的魅力引得村民一早便在站台排队?5月23日凌晨,海报新闻记者从济南市区驱车赶往历城区柳埠镇窝铺村,与村民一起乘坐883路爱心果农专线,感受他们的辛劳与喜悦。
进城用的时间少一点,带去的瓜果多卖一点
从市区通往村庄的103省道是新修的,刘秀亮说。
刘秀亮是济南市商河县人,现任济南公交南部八队党支部副书记,主要负责南部山区二十多条乡村通往城市的公交线路管理工作,“以前的时候883路公交车一站一停,2020年开通了果农专线以后,沿途设置了窝铺、后行、柳埠刘家峪、岱密庵、金牛山、西八公交车场、二七新村菜市场、赤霞广场、民族大街菜市场等9处站点,目的就是将沿途村民快速送到济南市区的农贸市场。”
图片
果农们排队等待883路公交车
“我们经常和南部山区的村支书们沟通,哪个村子的村民去城里卖山货的多?乘车是否方便?协商以后,我们就给携带果篮入城的村民多开了一条线路,站点少,速度快。”刘秀亮出身农村,他深知村民种地的不易,更知道多这样一条公交线路对于村民来说有多重要,“进城路上的时间少一点,带出去的瓜果就能多卖一点。”
记者注意到,为了方便村民携带果篮入城,济南公交南部公司还对部分车厢的座椅进行了拆除改造,释放了更多存放空间。此外,上车位置的踏板也比较低,村民们可以很顺利地将果篮抬到车上。
妻子进城丈夫守家,他们帮老人“代卖”樱桃
凌晨5点左右,天还未大亮,海报新闻记者抵达历城区柳埠镇窝铺村。和想象中完全静谧的村庄不同,不少村民家中已陆续亮了灯。
54岁的魏胜福种果树已有三十多年,他与妻子张杰几乎每天都是这个时间点起床,夫妻俩简单洗漱后迅速码好前一天采摘的樱桃。5点20分之前,魏胜福要去果园看看,而妻子要在家收拾好入城携带的电子秤和果篮。5点20分,夫妻俩将一筐樱桃提前放到公交车站队伍里“占位”,再用三轮摩托将剩下的果篮运过去,和其他村民一起翘首等待883路爱心果农专线车抵达站点。
图片
张杰带了满满四筐樱桃
张杰告诉记者,她家中的果园位置分布不同,有远有近。魏胜福骑着一辆红色的三轮摩托车带领记者去最近的一处果园参观,这样的车他至少骑坏了4辆。
村道上摩托车发动机轰隆隆地响,魏胜福提高了声音分贝,“樱桃已经摘了二十多天了,头一天摘第二天卖,以前我们都是骑三轮摩托车去城里卖水果,有了公交以后我对象进城摆摊,我在家浇水收拾地,两边都能照顾到。”
魏胜福从二十多岁就开始种果树,对自己精心呵护出来的果园非常满意,“你看这一片地都是我的,再过一个月桃子也下来了,果子太多了,把树枝都压弯了。”
“今年樱桃产量高,前段时间卖得贵,最近快下市了,价格相对低一些。”除了将自己家的樱桃带进城,魏胜福夫妻俩还帮村里的老人代卖,“都上了年纪,出不了远门,孩子们都出去打工了。”
村里上了年纪依旧自己进城卖山货的村民也不少。崔大爷是排队的村民中年龄最大的,今年已经80岁了。他带了一些马生菜(学名马齿苋)、营生菜(学名苋菜)还有一些自家树上结的杏,用白色编织袋装好平放在木头制成的板车上,准备带到济南市区的民族大街市场售卖。
60岁的李大爷骑着电动三轮车赶来,带了三竹筐的樱桃和小半麻袋的青菜。他和魏胜福一样,需要协助妻子将当天需要售卖的山货搬到公交车上。
显然,村民们对于这条爱心果农专线很是熟悉,他们排队站好,在等车的间隙中闲聊,“有了这趟专线以后我们不用担心上不去公交车,也不用自己开车去城里,省下来的路费真不少。”
一半乘客一半山货,他要将果农平安送到菜市场
时针即将指向6点钟,883路公交车自南向北驶来,排队的村民迅速行动起来,将携带的果篮搬上车并找好位置落座。不到两分钟的时间,整个车厢已人气满满。
当天的驾驶员陈洪圣是柳埠镇黄巢村人,跑山区的公交车线路已有7个年头,村民们在车厢内忙活的时候他也没闲着,帮着村民搬简易板车,又给村民在车厢角落里找到能塞下竹筐的位置。
由于发车时间较早,所以南部山区的公交车司机都是就近安排,几乎所有司机都来自附近的村庄。山区公交线路复杂,面向的又几乎都是来自农村的老年人,陈洪圣多了一份谨慎与小心,“和跑城区的公交车不一样,山区公交速度不能开太快,而且一定要等大家落座后再起步,我得把这些果农平平安安地送到菜市场。”
图片
正在摆摊的果农们
除了果农外,在窝铺站上车的还有两位四十多岁的中年人。他们乘坐这辆公交车进城打工,晚上5点钟再坐末班车回到村中。其中一位中年人告诉记者,他的妻子将坐下一班爱心果农专线车进城卖山货。
公交车抵达柳埠刘家峪时,车上几乎已满员。几个村民将脚下的竹筐挪了挪,又挤了挤,给刚刚上车的村民让出了位置。并不宽敞的车厢里,村民们的表情是兴奋和喜悦的,因为一个多小时后,他们所携带的新鲜瓜果将成为家中的一份收入。
图片
果农们一路小跑赶往市场
7点30分,883路公交车准时抵达民族大街菜市场站点。张杰将竹筐挨个搬下车放到平板车上,和几个同村村民一起拉着车小跑着赶往市场。在那里她们有一片免费区域可以摆摊卖菜,也有着长期积累下来的顾客。
在济南,每天都有大量像883路一样的公交车穿梭在城乡之间,载着村民进城,拉着市民下乡,让城市和乡村的“距离”越来越近。目前济南已开通50条通往山区、助力乡村发展的公交线路,200多个村庄的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坐着公交车进城,山区果农丰产增收的“最后一公里”就这样逐渐被打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