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度重视学生防溺水安全,山东凝聚合力常抓不懈

 “暑期将近,我校未雨绸缪,认真抓实抓细学生防溺水工作,全校各班级师生认真观看省教育厅发布的《溺水之痛》安全教育警示片,开展师生及家长‘共上一堂防溺水课’,并且给每一位家长发放防溺水《致家长的一封信》和《倡议书》。”5月20日,山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党委副书记崔勇告诉记者。
记者了解到,对预防未成年学生溺水工作,我省多年来始终高度重视,建立健全责任机制,做到规范化、标准化、系统化,凝聚合力强力推进。明确省、市、县(市、区)、镇街、村居、学校防溺水职责,建立起教育、水利、自然资源、农业农村、应急等部门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联动机制。强化镇村“网格化”管理,设立75000余名“乡村公益岗”,负责防溺水巡查。实施“爱心救生圈”捐赠活动,在溺水多发易发水域放置救生设施,配备救生圈、绳子、竹竿等救援物资18万余件。盯住村居“神经末梢”,建立村居学生网格化管理小组19万个,由村“两委”成员、党员、村民代表、家长志愿者担任网格长,确保学生不脱管、不漏管。
今年入夏以来,省教育厅又联合省委宣传部、省水利厅等7部门共同组织开展“同心防溺水”专项行动,构建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四位一体”预防溺水工作体系。目前,全省16市及各县(市、区)均召开防溺水联席会议,进行层层部署,建强预防未成年学生溺水社会防护网络。
“为实现警示、提醒常态化,今后省内省外每次溺亡事件发生后,都将在第一时间通报全省学校。同时抄告预防学生溺水所有成员单位。”省教育厅安管处有关负责人介绍,省教育厅专门制作《溺水之痛》安全教育警示片,充分发挥班主任作用,全面落实“1530”(即每天放学前、每周五放学前和节假日放假前,对学生分别进行1分钟、5分钟和30分钟防溺水安全提醒和安全教育)安全教育警示制度;全省各级各类学校开发建立防溺水课程库1700余节,深入开展防溺水“六不”宣传教育,介绍预防溺水安全常识,提高学生自救自护能力,组织学生签署防溺水“六不一会”承诺书1300万余份,制作防溺水板报7800期,防溺水安全条幅19700多条,让防溺水安全教育机制做到常态化、长效化、实效化。
同时,建立健全督查机制,做到全领域、全环节、全要素。全面强化隐患排查,结合全省校园安全“双月督导点评”,省教育厅将预防未成年学生溺水作为重点检查内容,派出8个督导组60余人,通过“四不两直”等方式,对16市学校防溺水进行督导检查,指导各有关部门对辖区内河流、坑渠、池塘等水域、危险地段进行全方位“拉网式”排查,层层建立工作台账。全省共摸排池塘127506个,河渠73075余公里,深沟28085余公里,机井831182个,矿坑4571个,初步掌握全省池塘、水库、河渠等风险隐患情况,累计排查整改隐患56余处。
据介绍,我省近年还实施“零溺亡”县区奖补。协调属地政府建立防溺水有奖举报制度,对于举报并制止学生私自涉水行为的,给予奖励。仅2022年,省教育厅筹措2000万元对7个“零溺亡”市、63个县(市、区)实施奖补。同时,建立健全防溺水事故倒查追责机制。对每一起学生溺水事故,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失职追责、尽职免责”原则,逐项倒查相关部门和学校防溺水任务清单落实情况。对因工作责任不落实、管理措施不到位、重点水域漏管失控的,依规依纪依法严肃追究相关单位和责任人的责任。
(大众日报·大众新闻客户端记者 王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