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郑贤操:以简单清新的笔触,将理论娓娓道来

文|郑贤操
站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交汇期,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提出新质生产力理论。
从在黑龙江考察时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系统阐述“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再到今年两会召开和地方调研时明确要求“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形成了关于新质生产力的一系列重要理论和重大部署,科学地回答了“什么是新质生产力”“为什么要发展新质生产力”“怎样发展新质生产力”等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
这一全新的生产力理论,实现了对生产力理论认识的又一次飞跃,是科学回答“中国之问”的重大理论创新,为新时代新征程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了科学指引,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重大的实践意义和非凡的战略意义。
广东作为全国第一经济大省和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先行地、实验区,高质量发展是广东通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广东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基础扎实、家当厚实,南粤大地处处展现着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勃勃生机。
广东省委高度重视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一系列重要论述、重大部署,要求全省认真学习领会,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总书记、党中央关于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决策部署上来,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坚定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
图片
《新质生产力简论》是由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向晓梅和郭跃文研究员等专家领衔,广东省社科院联合省委党校、省社科联、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部分专家学者力量协同完成,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精品力作。
全书系统阐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重要论述精神,从新质生产力的根本动力、支撑载体、鲜明底色、广阔空间、体系支撑五个方面展开论述,阐明新质生产力的内涵特征、实践脉络和路径方向,体现出学术性和可读性的统一、理论深度和研究广度的统一、实践洞察和前瞻指引的统一,是一本权威的辅导读物和优秀的通俗读本,将为广东奋力建设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引。
一是政治站位高。从“第一生产力”到“先进生产力”再到“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理论以马克思主义之“矢”射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之“的”,是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在学原文悟原理的基础上,全书直接引用权威媒体的相关报道,全面系统梳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一系列重要论述,集纳一册,保证了理论读物的权威性、准确性、严肃性。
书中精准揭示了新质生产力理论的提出背景、重大意义,正确解读了新质生产力的特征内涵、核心标志、功能价值等内容,通过学习更能感受到新质生产力理论的理论生命力和实践引领力,更加坚定紧跟总书记、奋进新征程的信心,从而更好地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二是学术价值深。新质生产力理论是一个逻辑严密、内涵丰富、系统全面的科学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理论创新。
全书框架布局合理、结构体系完整、条理脉络清晰,从新质生产力的根本动力、支撑载体、鲜明底色、广阔空间、体系支撑五个方面,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呈现新质生产力的理论体系,这不仅是对新质生产力理论的详尽解读,更是一次深刻的学术剖析,反映出全书深厚的学术素养和扎实的理论基础,引领读者新质生产力有了更为全面和深入的理解,走向更广阔的知识海洋。
三是广东特色浓。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广东的战略之举、长远之策,也是广东干在实处、走在前列、领潮争先的重要要求。全书聚焦“国之大者”“省之要者”,注重将理论与广东实践紧密联系起来,既有对广东贯彻落实和广阔实践的精彩解读,同时对广东建设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明确了重要的着力点和方向。
从科技创新的驱动,到产业引领的雄心,再到绿色发展的远见,开放平台的策略,以及体系支撑的保障,广东的昂扬姿态与坚定步伐跃然纸上,体现着广东走在时代前列的雄心壮志和使命责任。
全书寄托了广东人民对美好未来无限憧憬的蓝图,充分凝聚起广东力量和共识,呼唤南粤大地每名党员干部团结带领全省人民一道团结奋斗,以“走在前列”的昂扬姿态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广东实践中闯出新天地、展现新作为、创造新业绩。
四是表现形式新。全书遵循简明读物的表现形式,以简练清新的笔触,将理论娓娓道来,成功打破了知识与普通读者之间的壁垒。书中巧妙地穿插了生动鲜活的插图与实例,结合详实的数据与直观的图表,不仅让读者一目了然,更在视觉与思维上形成强有力的冲击。
值得一提的是,书中别出心裁的“小专栏”设计,为读者打开了一扇扇探索的窗口,点燃了对知识的求知欲望。这种富有创意、通俗易懂的表现形式,让全书在科学性上增强趣味性、可读性,让党的创新理论鲜活起来,更好激发广大群众对新质生产力理论的学习热情、浓厚兴趣,成为人人可读、人人可懂、人人可用的好读本、好教材、好宝典。
(本文作者系广东财经大学党委书记)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