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线|金融题材剧集接连爆火 灰度人物塑造引发关注

【视线】
原标题:金融题材剧集接连爆火 灰度人物塑造引发关注
中工网讯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苏墨)《繁花》《追风者》《城中之城》,今年以来,上海出品的“金融三部曲”,从不同时代、不同角度出发书写金融行业的发展历程,均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在近日举办的《城中之城》研讨会上,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市广电局副局长罗毅表示:“上海火热的现实生活是影视创新的源泉动力。从年初的《繁花》到今天的《城中之城》,都可以视作不同时期上海率先开展金融体制改革的真实写照。从题材表达、拍摄手法、艺术风格等方面,都有着显著的创新和突破。《城中之城》通过影视语言,表达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这一重大的论断,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和现实意义,是一部充满现实主义精神的精品力作。”
作为一部聚焦金融职场生态的行业剧,《城中之城》细腻勾勒出金融领域里不同类型机构、不同岗位从业者的成长蜕变与人生抉择,丰富了金融行业题材中戏剧冲突的表现形式,突破这一题材的复杂性。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电视剧司司长高长力表示:“中国不乏史诗般的实践,缺乏的是创造史诗的雄心。《城中之城》敢于涉足这个最难的题材,我觉得创作者有这个雄心。”
该剧在金融故事背景下,还选取了许多时下极具探讨度的社会议题,多维度展现近年来国内金融业改革进程。同时,通过两代金融从业者之间的思想传承和价值观对比,抽丝剥茧地呈现了人性挣扎的中间地带,刻画出丰富立体的“灰色人物”,引领观众思考正义与利益、法理与人情等严肃议题,拓宽了剧集的思想厚度。
对此,《城中之城》中赵辉的扮演者于和伟表示:“赵辉这个有灰度的角色是我之前没碰到过的,作为演员,我爱这种有灰度的人物,我觉得他具有现实主义的价值。剧中的每一个人物,其实都是有灰度、有变化的,他们都是在黑白光影之间的‘灰’过渡,这是这个戏的特点。”
针对文艺创作中“灰度人物”的塑造,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清华大学教授尹鸿也在发言中提出新的思考:“《城中之城》突破了题材的舒适区,把这些金融反腐的复杂性及艰巨性体现得非常好,进入了金融反腐的领域。”
北京大学电视研究中心副主任吕帆表示,“《城中之城》展现的洪流中的大浪淘沙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书写。整个主创团队有着利刃扎心和冷眼入局的感觉,以一种冷静客观的视角投入到创作里面,这可以给很多现实主义题材带来启示。”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