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宾虹画学篇》见证岭南学林佳话

  黄宾虹赠赖少其《画学篇》长卷全貌,有众多名人题跋。
  赠赖少其《画学篇》比其他版本文末增加100多字跋语。
图片
  著名书法家白蕉的题跋。
图片
  赖少其(右)与王贵忱合影。
图片
  黄宾虹
图片
  《黄宾虹画学篇》为岭南古籍出版社成立以来与广东人民出版社联合出版的第一本图书,也是迄今为止介绍《画学篇》最为全面的书籍。
  道咸世险无康衢,内忧外患民嗟吁。
  画学复兴思救国,特健药可百病苏。
  2024年5月17日,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和岭南古籍出版社出版发行的《黄宾虹画学篇》在广州首发,这也是岭南古籍出版社今年成立以来出版的“首书”。此书一函四册,内收黄宾虹手书《画学篇》长卷、黄宾虹手改《画学篇》印稿及王贵忱手抄《画学篇》等。本书也是至今为止介绍《画学篇》最为全面的资料。
  《画学篇》作于1953年,是近现代中国画大师黄宾虹(1865-1955)晚年研究中国画学发展史和评点历代书画的一篇力作。他以七言古诗,高度概括和表达了自己对中国绘画史和书学理论的见解。《画学篇》长卷无论在中国绘画史、艺术史还是书法史上都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邓尔雅篆书对联引出黄宾虹《画学篇》长卷 
  “此次出版的《黄宾虹画学篇》见证了老一辈学者的友谊和情怀,那时候的朋友圈真的很精彩。”该书整理者之一、王贵忱之子王大文介绍。《黄宾虹画学篇》包括三卷墨宝,一为黄宾虹先生1953年在九十高龄双眼患白内障几近失明的情况下书赠赖少其者,全卷包含:唐云先生题引首,黄宾虹书《画学篇》诗稿,赖少其、白蕉、王贵忱、卢子枢、黄文宽、吴三立、李育中、齐燕铭、李一氓、周怀民、萧殷、容庚、苏庚春、商承祚、吴灏诸先生题跋,南北学者,济济一堂。二为黄宾虹手校《画学篇》印稿,王伯敏先生题引首,赖少其、李遇春、林锐诸先生题跋。三为王贵忱手录宾老《画学篇》。三卷各自成册,并附三卷手迹之释文,以及赖少其寄赠《画学篇》致王贵忱函,王贵忱撰《记黄宾虹画学篇书卷》,赵志钧撰《记宾虹老人的画学篇》,最后附王贵忱题“三卷书屋”匾额。“宾老一生仅手书《画学篇》五件,其中一件为自存件,未署名钤章,另四件分别赠与李济深、陈叔通、赖少其、刘作筹。其珍贵可知。”
  据王大文透露,1977年,赖少其收到王贵忱寄赠的邓尔雅篆书联“文章卓荦生无敌/金石刻画臣能为”,即以黄宾虹《画学篇》回赠,赖少其在回信中说:“邓尔雅先生篆书清丽奇纵,边款行书瘦婉有致,诚是百粤名家。原是容老送你者,今以见赠,受之有愧,但璧还不恭,故即寄赠黄宾虹先生九十所书《画学篇》一卷。当时,宾翁是华东美术家协会主席,我是党组书记,故虽因眼睛患白内障,几乎在失明情况下写的,力疾而书。如锥划沙。由你藏之,或可传之下世。”
  王大文说:“信中‘容老’即中山大学教授容庚,那对篆联则为其舅父、著名书法家、篆刻家邓尔雅所书。赖老与我父亲互赠心爱之物时,仅为神交,尚未谋面,老辈学人如此之胸襟,令人景仰。”
  1978年,王贵忱将黄宾虹所书《画学篇》手稿与相关几种《画学篇》铅印稿加以校注,写成《记黄宾虹画学篇书卷》一文在萧殷任主编的《作品》杂志发表,文章收录《画学篇》全文,此乃黄宾虹《画学篇》在国内正式刊物上首次发表,亦是王贵忱在国内正式刊物上首次发表文章。《记黄宾虹画学篇书卷》的发表,引起全国书画艺术界很大反响。
  1983年,中国美术学院教授、曾任黄宾虹助手的王伯敏有感于王贵忱竭力推介宾虹老人艺术成就,慨然将自己收藏的宾翁手校《画学篇》印稿赠给王贵忱,并在印稿上题跋:“左《画学篇》印稿,黄宾师亲校其上,予藏书箧三十年。顷者铁岭王贵忱兄成《画学篇》校注,详略得宜,文极严谨,不胜钦佩,因以为赠,亦寓两峰罗聘举手叩头之意也。”
  “我父亲当年还曾以魏晋写经体手抄《画学篇》,拟赠黄宾虹的学生李可染,后由广东学者余鞠庵家人求去,此卷于2010年现身拍卖场,我果断拍了下来,我把这三件墨宝合为一帙,并把书斋名改为‘三卷书屋’,父亲欣然提笔题匾,这块匾至今仍悬挂在我书房。”王大文说。  
 书赠赖少其《画学篇》较其他版本多了100多字  
  据王大文介绍,在整理编辑该书期间,黄宾虹家自存的《画学篇》手稿2023年6月在中国嘉德2023春季拍卖会上出现。同年11月,黄宾虹赠刘作筹《画学篇》手稿亦亮相于中国嘉德2023秋拍。拿这三件《画学篇》手稿相互对照,有两处不同,其一是书赠赖少其《画学篇》较其他版本在文末多了112字:“右方今人民国家。保存古物,政府领导,民族性画由师古人而师造化,将以人工超出大自然之上,可预卜也。蒙案:星星之火,起于一点,积点成线,有线条美,弱点是无笔,焦点是无墨。画言笔墨,古今不易。恒星行星大气包举,日月山川化育万物,剪裁取用皆由人工。有韵为文,无韵为笔。北宋人画,始言六法,先重气韵,笔力言气,墨采言韵,文治光华可以知矣。”其二是书赠赖少其《画学篇》比其他版本增加了绘画历史时代的划分,共分了五个部分,分别为“上古三代”“晋魏六朝三唐”“元明清”“道咸画兴 推翻封建”以及“方今人民国家”。
  对此,岭南古籍出版社常务副总编辑柏峰表示,文末100多字的跋语以及对中国画史进行了明确的分期,这对于考稽黄宾虹创作《画学篇》的动机、心态,以及对《画学篇》的理解、黄宾虹晚年画学理论研究等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据悉,黄宾虹在《画学篇》中提出的重要观点莫过于“道咸画学中兴”,他认为,清至道光、咸丰年间,金石学盛行导致书画亦中兴,而中兴关键乃是“碑学”的兴起,它使书写方法在对魏碑以及上溯籀篆的摹写中,得到有益的调整和有力的充实。黄宾虹提出“道咸画学中兴”说的目的是强调书法入画,以金石文字的精华融入绘画的笔墨意蕴中。  
 “上下千古,眼大如箕,晚年手笔,真是国宝”  
  值得一提的是,首发式当天,黄宾虹《画学篇》、《画学篇》印稿、《王贵忱录画学篇》三件墨宝真迹首次公开展示,而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岭南古籍出版社、可居文房、广东崇正拍卖有限公司、二沙岛文立方共同主办的“文脉相传——《黄宾虹画学篇》首发座谈会”亦同期举行。周叔弢、赖少其、容庚、商承祚、吴南生、王匡、胡希明、欧初、萧殷、卢子枢、黄文宽、吴三立、黄般若、胡根天、吴子复、刘逸生、王贵忱、吴灏等老一辈学人的后人,共同见证了这一盛事。
  南都记者在现场仔细观摩黄宾虹《画学篇》真迹,这是老人90岁高龄且双眼患白内障几近失明的情况下创作的,只觉老笔纷披,纵横恣意,让人深刻体会到孙过庭《书谱》中所述及的“人书俱老”的境界。赖少其当年获赠此卷后极为珍爱,曾专门请著名书画家唐云题引首,白蕉题跋。题跋中写道:“上下千古,眼大如箕,晚年手笔,真是国宝。”
  采写:南都记者 周佩文 实习生 林晓彤 图片由王大文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