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疾控提醒:做好手足口病防控

封面新闻记者宁芝
五月后,气温反复,手足口病也进入了高发期,近期,成都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醒,家有宝贝的家长们,要留心孩子手、足、口等部位是否出现异常,并做好手足口病防控。
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多样且容易实现,主要的传播方式为密切接触传播,可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玩具、手、毛巾、手绢、牙杯、餐具、奶瓶、床上用品等物品,或接触病人的粪便、疱疹液、鼻咽分泌物、唾液而感染;还可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如咳嗽、打喷嚏等;饮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和食物亦可感染。
手足口病的潜伏期(从感染到出现症状)约为2~10天,平均3~5天。临床多以发热,手、足、口、臀等部位出现溃疡、水疱样或红色斑丘样皮疹为主要特征,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
患儿通常病情症状较轻,预后良好,一般在1周内痊愈,无后遗症。少数患儿发病后迅速累及神经系统,表现为脑干脑炎、脑脊髓炎、脑脊髓膜炎等,发展为循环衰竭、神经源性肺水肿的患儿病死率高。部分感染柯萨奇病毒A6、柯萨奇病毒A10的患者在病后2~4周可能会出现脱甲症状,新甲于1~2月长出。
如何预防手足口病?
做到“勤洗手、勤通风、晒衣被、吃熟食、喝开水”。
1.保持手卫生。良好的手卫生是预防手足口病的有效措施。儿童在触摸公共物品后、外出游玩回家后、进食前、如厕后,家长和看护人在回家后、加工食品前、更换尿布或处理被粪便污染的物品后,应用七步洗手法清洁双手。
2.减少聚集。手足口病流行期间尽量少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避免与生病在家休息的患儿交换玩具玩耍。
3.环境通风。密闭公共场所和居室要经常通风,保持空气流通。
4.清洁消毒。接触频繁部位、日常用品和儿童玩具定期清洁和消毒;奶具、餐具等要煮沸消毒;衣物、被褥经常在太阳下晾晒或用紫外线灯照射消毒。
5.吃熟食、喝开水。病从口入,日常生活中注意饮食卫生,食用熟食和饮用开水可有效的预防手足口病。
6.接种疫苗。接种EV-A71型灭活疫苗可有效预防EV-A71感染引起的手足口病,减少手足口病重症和死亡的发生。为尽早发挥保护作用,鼓励儿童在12月龄前完成全程接种。
什么是柯萨奇病毒?
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周报(英文)》最新发布的一项调查研究,柯萨奇病毒A6(CVA6)已成为导致我国手足口病重症病例的主要病原体。
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肝病三科主治医师陈霆介绍,柯萨奇病毒是一种肠道病毒,人类是已知唯一病毒宿主,其主要通过粪-口、口-口途径传播。柯萨奇病毒分为A、B两组,包括多种血清型,不同的组别侵害的靶器官不同,所以临床表现也是多种多样的,可能出现咽痛、咳嗽、发热等与感冒类似的症状,也可能出现脑膜炎头痛、胸膜疼痛以及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其中柯萨奇病毒A组可以引起儿童手足口病,常见于2-5岁的儿童,使患儿出现发热,咽部疱疹导致咽痛,以及手、足、臀部丘疹或疱疹等表现,严重时部分病例可累及中枢神经系统,出现精神萎靡、肢体抖动,并发肺水肿、循环衰竭,病情进展迅速,可导致患儿死亡。
陈霆提醒,柯萨奇病毒目前没有特效治疗,主要的治疗手段是退热、止痛等一般对症治疗,可试用利巴韦林、干扰素等抗病毒药物,效果不确切。但该病毒的感染存在自限性,一般情况下大部分患者预后良好,疾病症状可在数日内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