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还原主观视角下的上海解放那几天·1】新上海的首幅主席画像,由我绘制

1949年5月,红旗漫卷大上海
历史翻开了崭新篇章
在普通人视角下
巨变如何发生?
那一刻他们怀着怎样的心情?
他们的人生走向又发生了怎样的转折?
我们选取5位上海解放亲历者的回忆片段
有进步大学生、青年教师、医院护士和儿童……
75年过去了,这是个体的记忆
也是这座城市不会抹去的记忆
上海美专助教 马承镳:
当时美专师生中的地下党组织,在刘校长资助下,已提前向几家大绸布庄募集了些布匹,买了些颜料,为迎接胜利做准备。
5月25日是上海苏州河以南市区解放的日子,天还未亮,我匆匆赶去学校。只见路上阻塞的铁丝网已打开,偶尔路过几位腰间挂着红布包着的搪瓷碗,手持短枪的便衣战士,每个人脸上充满笑容。
由于反动派的迫害,之前没人敢收藏毛主席像,幸好有同学在废纸篓里藏了一份,是刊登在解放区书刊上的木刻像。当时的油画色比较贵,根本不够用,只能买油漆调和着用。我把拼缝好的大幅白布放在教室地板上,从清晨6点一直画到中午12点多。
卢湾区电车公司的木工早就准备好画框,画像甫一完成,就装上框运到大世界,挂上门楼。这是胜利的象征,接下来两天,解放军越战越勇,一举歼灭了苏州河北岸的国民党残余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