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万列中欧班列从西安国际港站开出

5月25日8时40分,随着X8157次中欧班列(西安—马拉舍维奇)从西安国际港站开出,至此中欧班列累计开行突破9万列,发送货物超870万标箱、货值超3800亿美元,保持安全稳定畅通运行。
开行规模不断扩大2023年年运输货值567亿美元
中欧班列是新型国际运输组织方式,具有便利快捷、安全稳定、绿色经济等显著优势,开行数量保持强劲增长态势,特别是2016年统一品牌后,中欧班列迎来了规范快速发展新阶段。
2016年至2023年,中欧班列年开行数量由1702列增加到超1.7万列,增长近10倍,年均增长39.5%。开行万列所需时间由开行之初的90个月缩短为现在的7个月。自2020年5月起,中欧班列已连续48个月单月开行数量保持在千列以上。中欧班列年运输货值由2016年80亿美元增长到2023年的567亿美元。货物品类由开行初期的笔记本电脑、打印机等IT产品,逐步扩大到服装鞋帽、汽车及配件、日用百货、食品、木材、家具、化工品、机械设备等53大类5万余种。
2023年以来,中国制造“新三样”——新能源汽车、锂离子电池产品和光伏产品正在成为中欧班列运量新的增长点,市场需求旺盛,目前中欧班列综合重箱率稳定在100%。
时速120公里图定中欧班列运行线已达87条
在国内,先后实施了兰新铁路精河至阿拉山口段增建二线、满洲里口岸国际货场、沈阳蒲河站等一批铁路口岸站、发运站扩能改造及铁路通道补短板项目,经阿拉山口、霍尔果斯、二连浩特、满洲里、绥芬河、同江北六大口岸出境的西、中、东三条运输主通道运输能力大幅提升,时速120公里图定中欧班列运行线已达87条,联通中国境内122个城市。
在境外,在既有入欧主要通道基础上,探索开辟了跨里海、黑海的南通道新径路,陆续开行义乌、乌鲁木齐等地至土耳其伊斯坦布尔、意大利萨莱诺等地的南通道中欧班列。中欧班列与西部陆海新通道、中老铁路等实现有序衔接,进一步拓展了中欧班列运输服务网络。
目前,中欧班列已通达欧洲25个国家223个城市,连接11个亚洲国家超过100个城市。
7×24小时为全球客户提供联运单证处理等基本服务
根据中欧班列境内外运输组织特点,创新运输组织模式,将时速120公里中欧班列最大编组辆数和牵引质量分别提高到55辆、3000吨,国内段日运行里程可达1600公里、国外段可达1000公里,单列平均运量较开行之初提升34%以上,中国与欧洲间铁路运输时间较开行之初普遍压缩5天以上。稳定开行西安至德国杜伊斯堡、成都至波兰罗兹等全程时刻表中欧班列,全程运输时效大幅压缩,已累计开行258列,受到客户青睐。
紧密对接市场需求,推出了邮政物资、木材、茶叶、食用油、新能源汽车专列等特色班列产品,为客户提供高品质的国际物流服务。
与海关等口岸监管部门加强对接,积极推广铁路快速通关业务模式,中欧班列全程通关效率和便利化水平明显提升。在中欧班列沿线15个国家建立铁路箱还箱点101个,方便客户用箱还箱。积极应用北斗卫星定位、5G等新技术,落实装载加固、安检查危等措施,保障中欧班列安全稳定运行。
成立中欧班列客服中心,上线中欧班列门户网站,打造“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7×24小时为全球客户提供联运单证处理、货物追踪、专业客服等基本服务,推出门到门运输、代理报关、综合物流、全程保险等特色增值服务,较好地满足了客户需求。
辐射效应日益凸显极大增进了沿线民生福祉
中欧班列的快速发展,为亚欧内陆地区开辟了开放新通道,搭建了沿线经贸合作新平台,推动相关国家和地区更好融入开放型世界经济,极大增进了沿线民生福祉。
中欧班列让更多电子产品、家电、新能源汽车等“中国制造”以更快速度、更优价格到达欧洲,大大提升了欧洲消费者福利,也为欧洲生产商和贸易商进入中国市场开辟了贸易新通道。
中欧班列有力带动了我国内陆城市的对外开放。中欧班列助力重庆外向型产业产值实现年均30%的增长,为成都进出口商品交易中心、郑州现代化国际物流中心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助推义乌实现从“买卖全国”到“买卖全球”的转型升级。
中欧班列催生了许多新的物流、工业、商贸中心、产业园区,为当地民众提供大量就业机会。 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 于震 文/图
时效快、成本低、提供发展机遇听听中欧班列长安号“乘客”怎么说 在西安浐灞国际港,越来越多的企业已乘上中欧班列这趟“快车”。从古城西安出发驶出国门,中欧班列长安号让更多电子产品、新能源汽车等“中国制造”以更快速度、更优价格到达欧洲,也为外国生产商和贸易商进入中国市场开辟了贸易新通道。时效快、综合成本低国产康佳家电坐上中欧班列“快车”
5月24日,记者来到陕西康佳智能家电总部,现场看到,经过精密注塑中心、全自动内胆线等自动化生产线,一个个高品质洗碗机、洗衣机生产而出,这些家电很快将通过中欧班列长安号发往俄罗斯、德国、法国、意大利等国家。
陕西康佳智能家电总部于2022年10月4日在西安建厂投产,截至到今年一季度,康佳白色家电产品通过中欧班列长安号共发运30次专列,共计13.5万台。“时效快!综合成本低!”这是陕西康佳智能家电有限公司总经理陈钊对于中欧班列长安号的切身体会,“之前我们一直采用海运的方式(出口),大概在45天左右。而中欧班列的运输时间在15-20天左右,我们工厂距离中欧班列的基地只有三四公里,大大节省了企业的运输时间和运费。”
国际物流运营商落户西安中欧班列“加持”下的企业飞速发展
智慧物流公司是一家拥有自有集装箱和境外车板的国际物流运营商,在了解到西安浐灞国际港的区位优势、便利条件后,2022年,他们便将第一个中国分公司落户在浐灞国际港。
“目前从中国出口的货物包括汽车、白色家电,进口的包括大麦、小麦等粮食品类。”智慧物流西安公司西安铁达康特国际物流有限公司总经理Sulu女士介绍,在一带一路政策的支持下,西安浐灞国际港、铁路部门和中欧班列长安号的帮助下,公司在这两年有了飞速的发展,员工由最早的3人增长为20人,公司每月发运数量也由最早的10列增长为如今的70列。
Sulu女士表示,公司业务量持续增长,她还计划在中国其他城市设立分公司拓展业务。
通过中欧班列爱菊集团更多优质农产品丰富老百姓餐桌
西安爱菊粮油工业集团是一家主要生产、销售粮油等农产品的企业。依托中欧班列长安号,西安爱菊于2015年开始在哈萨克斯坦投资发展,建设了农产品物流加工园区,并以此打造海外粮仓。2023年,西安爱菊通过中欧班列(西安)发送货物3398个集装箱、10.37万吨,其中小麦1900个集装箱、6.74万吨,食用油1148个集装箱、2.42万吨。
当前,爱菊集团在哈萨克斯坦北哈州的“三位一体”国际粮食物资加工物流集结中心海外仓项目正在紧锣密鼓进行中,农产品物流加工园区进一步扩大,已经新增了10万吨面粉加工、30万吨饲料加工、60万吨粮食灌装生产线,以及三条铁路专用线,目前新增的面粉生产线正在安装,其他部分正在调试。预计2024年年底,原产自哈萨克斯坦的面粉、食用油、蜂蜜、奶粉以及更多的小食品,将源源不断运送到西安。
“爱菊在哈萨克斯坦的投资建设是一带一路建设走深走实的一个缩影。不但带动了当地老百姓的就业,也带动了当地的出口创汇和生产加工管理水平的提升。”爱菊集团副总经理刘东萌说,将把更多、更优质的农产品,通过中欧班列运到咱们国内,丰富老百姓餐桌,让老百姓吃得安心、用得放心。
西安浐灞国际港多举措助力“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西安浐灞国际港抢抓共建“一带一路”重大机遇,加快建设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积极发挥西安港的服务全国向西开放平台作用,中欧班列(西安)运行实现了质效“双提升”,初步构建了效率高、成本低、服务优的国际贸易通道。
西安浐灞国际港管委会副主任王运动介绍,在国铁集团的支持下,开行了全程时刻表中欧班列,西安至德国杜伊斯堡仅需12天;率先实现海关和铁路数据联通、智能报关、集装箱循环运输,综合成本降低15%以上;长安号云舱系统已上线运营,可为企业提供线上订舱、报关、结算、支付、融资等一站式、一票制国际联运全程服务。同时,与哈铁、俄铁等境外铁路公司合作,建成投用了哈萨克斯坦西安码头,阿拉木图中哈物流场站项目已启动。
国铁西安铁路物流中心国际港营业部自中欧班列开行以来,加强与出口中欧产品的企业合作,不断创新服务理念,优化服务举措,助力“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 于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