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就医”在全国多地试点推行 如何让“先诊疗后付费”更亲民?

央广网北京5月26日消息(总台中国之声记者江晓晨)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网上预约挂号,分时段就诊,就诊完成取药回家,所有费用手机端一次支付,“先看诊再交费”的就医模式,目前正在全国多地大型医疗机构推行。
“信用就医”将信用体系与就医相融合,它允许参保人凭个人征信记录从金融机构获得一定的信用就医授信额度。就医过程中产生的所有医疗费用均由医院信息系统自动发起无感支付,医保报销部分实时结算,参保人在挂号、检查、取药等环节无需进行任何付费操作。
患者的就医时间缩短,医院就能释放更多的医疗资源来满足社会的需求。虽然只需要在公众号或者小程序上按步骤完成绑定,获得授信,但仍有不少患者,尤其是老年群体对“信用就医”的接受度不高。如何让“信用就医”更亲民?
日常生活中,如果生病看一次门诊,挂号得排队,取药得排队,做检查、缴费都要排队,针对困扰患者的多次排队结算付费、就医时间长等痛点,“信用就医”在全国多地试点推行。
广东珠海的黄女士在当地某三甲医院检查颈椎,因为提前开通了“信用就医”,从挂号、就诊到拍片、拿药,整个过程,她都没有到窗口排队,也没有任何付款的操作。
黄女士:节省了很多跑来跑去缴费的时间,医生按了“信用支付”之后,我就可以直接出去做检查或者取药。
珠海市信用就医小程序绑定界面(小程序截图)
不仅在珠海,广州、深圳也上线了“信用就医”服务。深圳市南山区人民医院副院长刘岩松介绍,南山区创新提出了“银行垫付,国企担保”的“信用就医”模式,目前已在6家区属医院及96家社区康复服务机构开展试点。
刘岩松表示:“这个模式解决了各个医疗机构改造成本高的问题,可落地性强。同时,用户的体验比较友好,易于推广。我们依托省市区的数据资源一网共享机制,构建了用户的信用模型进行‘信用就医’的精准授信,通过模型校验的市民无需开通专用的信用卡或者是预缴充值,也无需查询人民银行的征信即可获得医院的信用就医额度,满足了市民分级诊疗的需求。”
图片
深圳市南山区信用就医签约界面(小程序截图)
目前,在具体推进“信用就医”的过程中还是会有患者对这一新模式接受度不高。北京的王先生告诉记者,父母年纪大无法熟练操作手机申请注册,使用“信用就医”存在一定的门槛。
王先生:像我爸妈年纪都大了,玩儿不转智能手机,在注册签约的时候就是个问题。而且还款会不会有提示,怎么操作还款,会不会扣手续费,这些对老人来说都不是很友好。
刘岩松也坦言,对“信用就医”接受度不高的人群集中在老年群体,他们也在探索相应的解决办法。
刘岩松说:“为了消除这样一个数字鸿沟,针对家中不擅长使用智能手机的‘一老一小’申请注册困难的问题,南山信用就医就提供了家庭共享信用额度的功能,老人和孩子通过享受家人授信额度的方式,可以实现一个人授信全家共享,提升了特定群体就医的便利度。”
深圳的情况并非个例,厦门、昆明等地针对“信用就医”如何更亲民,也在进行不同的探索和尝试。厦门市医疗保障中心三级调研员詹旭宾介绍,厦门采取多方联动的模式,形成合力,引导患者了解并接受“信用就医”。
“一是宣传联动,通过‘报网端微屏’全媒体矩阵广泛宣传;第二是机制联动,通过医保综合绩效改革推广信用就医,调动医疗机构推广的积极性;第三是部门联动,线上线下持续推广,激励和引导市民开通使用;第四是专业联动,对医务人员做专题系统的培训,让院内的‘红马甲’志愿者对患者进行现场辅导,把服务落实在就医的第一线。”詹旭宾介绍。
昆明市医疗保险中心副主任张翔介绍,不同人群对“信用就医”的接受程度不同,需要通过长期的引导来改变之前的支付习惯。“目前的使用场景只是限定于门诊这个环节,实际上门诊的费用额度比较低,他个人的部分也比较少,那么信用就医银行帮他垫付的费用对他来讲吸引力不是特别大。”
刘岩松补充说,不愿绑定的人群已经形成固定的支付习惯,而选择绑定的人群则会兼容“信用就医”的方式。“现在各种支付方式也比较方便,比如说支付宝、微信、医保卡等,操作起来也比较简单。信用就医有些患者并不见得能够完全愿意去采纳这种方式,因为手机上他也相对来说(操作)比较方便,所以有些患者就不愿意去绑定,他又担心信用就医后头会出现其他的一些问题。能够去绑定信用就医程序的人,大家都能理解,也没有太多疑问。”
采访中,记者注意到,在推行“信用就医”的过程中,多地的医疗机构都遇到了不同程度的“堵点”。张翔表示,拓展参保人以及定点医疗机构的覆盖面,是下一步工作的重点。
“目前来说,总体上参保人群激活信用就医这项功能的人群还比较有限,虽然我们目前有12万多人激活了这项功能,但是整个昆明市参保人的总体的数量占的比重还比较小。医院定点医疗机构上线的数量也需要下一步具体地去扩展。我们目前有104家医院已经上线了这套系统,但是跟整个定点医疗机构的数量来讲,仍然存在不小的差距。”张翔表示。
对于未来“信用就医”发展的方向,张翔给出了自己的建议。“进一步拓展使用场景,我们以前更多的是侧重于门诊,最近这两年开始集中去推广住院这一块的流程再造,目前有部分医院已经开始上线住院的信用就医这套系统。下一步也要把住院这个场景更广泛地推开,信用就医这项工作有更大的吸引力,让参保患者能够有自发的意愿参与到这项工作里边来。”
厦门市医疗保障中心三级调研员詹旭宾建议,除公立医疗机构外,应加快“三医联动”,调动其他医疗机构推广应用的积极性。
“目前我们接入了60家机构都是公立医疗机构,还需要在‘三医联动’的机制下,充分去调动民营机构接入信用就医服务平台的积极性。医保的综合绩效考核办法,你有做这个东西,我们就给绩效加分。”詹旭宾表示。
深圳市南山区人民医院副院长刘岩松补充,“信用就医”的推广与发展,有赖于信用理念逐步深入人心。
“全社会把征信体系和银行的征信体系能够挂钩,比如申请贷款,出国旅游跟他的信用方面都能够挂钩,担保公司也没有太大的负担,我想推广起来各方都容易接受一些。对于患者来说,如果所有的流程方面都很方便,他对于这个模式比较能够接受,当然这需要一段过程。慢慢地把信用的理念让广大老百姓去接受,形成一种思维的习惯,我想这个事就非常好推广了。”刘岩松说。
(来源:央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