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形影神三首·神释》(节选)

图片
这是东晋诗人陶渊明的一首哲理诗。
这首诗前面有一个小序,大概意思是说,人无论贵贱贤愚,都戮力劳心,操持经营,爱惜自己的生命。这种做法实在是很令人困惑。因此极力陈述“形影之苦”,讲述神辨,通过“自然之理”来开释它们。
序中最重要的是“形影之苦”“自然之理”八字。“形”会消失,“影”也会随着“形”的消失而消失。形影既然会消失,就会有失去之苦。而神,虽与形影相异,但是三者生而依附。不如听从天的安排,顺其自然,不因长生而喜,也不因短寿而悲。如此,才算是正确理解形影神的相互关系。
既然形体有时间限制,必然会死去,没什么可怀疑的,那么还不如饮酒。所以,及时行乐,是第一层生活态度。影子也会消失,那么不如立德、立功、立言,留给后人。这岂不比饮酒行乐要高尚得多。这是第二层生活态度。但饮酒使人短寿,立德、立功、立言,固然令人欣慰,身死之后又有谁为之称誉,过分担忧生死之事反而会损伤自己的生命。因此,莫若顺应自然,以达观的态度等闲视之,不必为之多虑。这就是第三层生活态度。
图片
老子在《道德经》中提出:“为无为,则无不治。”意思是以顺其自然的态度做事,没有做不好的。陶渊明接受了老子的思想,提炼出“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的人生境界,主张遵循大道,顺应自然,以一颗平常心对待生活。
凡事只要尽力就好,把该做的事都做了,无愧于心就好。至于结果,就不必过多考虑了。“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说的就是尽力而为,问心无愧,活好自己,做好自己。不是每一分付出都会得到回报。不是每一个故事,都会有完美的结局。当结局与我们预期有差距时,要学会及时调整心态,不要过度内耗,学会放下执念,一切随缘。该来的总会来,想去的也留不住。命运的安排,自有它的道理。
苏东坡说“也无风雨也无晴”,正是对于陶渊明“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精神的最佳诠释。只有当你达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人生境界,你才能明白一个道理:“生活其实很简单,看透是一种领悟,看淡是一种轻松,看开是种快乐,想多了都是问题,想开了全是答案。”
用心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独善其身,在别人的世界里顺其自然。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度过每一天;以最真实的自己,拥抱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