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力打造乡村振兴的“漳州样板”

图片
长泰岩溪镇高濑村风景如画。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
一条条乡村道路平整畅通,一座座农家院落焕发新颜,一个个特色产业生机盎然……走进漳州,一幅绘就产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新画卷渐次展开。
作为农业大市,漳州市牢记殷切嘱托,立足资源禀赋,按照“五个振兴”要求,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全面振兴,走出一条具有漳州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数据显示,2023年,漳州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117.88亿元、增幅5.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788元、增幅7.7%,增幅均位居全省第一;农村建设品质提升考评连续三年排名全省第一;2023年乡村振兴实绩考核获评优秀等次。
党建引领五级书记抓振兴
务农重本,国之大纲。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一项宏伟事业、系统工程、艰巨任务,必须以实干为真功夫,以落实为真本事,用实绩和实效为农业农村发展注入新动能。
如何压紧压实责任?去年以来,根据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福建省乡村振兴责任制实施细则》,漳州市结合实际狠抓落实,进一步明确市直部门和县乡村责任清单,按照“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要求,坚持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直接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安排市领导挂钩指导乡村振兴重点乡镇、县区领导挂钩指导乡村振兴重点村,定期深入挂钩对象调研指导,协调解决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
2023年,锚定建设农业强市目标,漳州市吹响乡村振兴“十镇百村”三年行动冲锋号角,选取培育农业基础好、农村现代化程度高的“十”个乡镇、“百”个村列入乡村振兴重点乡镇、重点村,在投入保障、项目安排、业务指导等方面给予有力支持;梳理细化重点乡镇、重点村和市直单位等3份重点工作清单,实行清单管理、对表推进、按季跟踪,推动各项任务落到实处;按照“一季一主题”在乡村振兴工作成效突出的县区召开现场推进会议,每年组织一次重点乡镇、重点村工作汇报会,兑现奖补资金,落实退出机制,推动县、镇、村比业绩、晒成绩、争先锋、走前列。
“过去,由于待遇不高、好坏同酬、出路较少,导致部分村干部存在‘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心理。要改变这些现状,必须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在考评结果上体现差异、拉开档次,不仅要让‘干好干坏不一样’,还要让‘能者上、庸者下’。”漳州市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表示。
为破除好坏同酬,推进能上能下,2023年10月,漳州市委组织部出台《漳州市激励村干部担当作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十条措施》,从建立差异化薪酬待遇体系、实施村干部能力素质提升行动、加强村干部后备力量储蓄等方面提出十条政策措施,进一步激励村干部奋发有为、建功立业,为乡村振兴注入生机与活力。
“干好有甜头、上进有盼头、落后有棒头”。在长泰,推行村“两委”干部实绩考核,建立“平时跟踪+年终考评+负面清单”三维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将考核结果与薪酬待遇相挂钩,2023年确定113名年度考核“好”干部和10名“差”干部;在东山,90名“优秀”等次的村干部获得岗位晋级,13名“一般”等次的村干部被约谈教育……
乡村建设,规划先行。近年来,漳州市坚持村庄分类规划先行,着眼乡村自身发展规律和资源禀赋,完成1556个村庄基础调查,按照“多规合一”“阳光规划”的要求,合理优化城乡空间布局,累计完成村庄规划编制并批复1198个、完成入库1170个。
华安在全市率先开展《全域乡村振兴发展规划》编制,制定《华安土楼保护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全域生态旅游提质增效行动计划》等专项规划,推动景区建设与乡村振兴有机融合,以全县“一盘棋”带动一个目标干到底。
有了清晰“路线图”,干部心中有数、脚下有路,群众有劲头、更有盼头。
特色产业激发乡村新活力
立夏刚过,天气晴朗,在东山县铜陵镇鑫瑞水产公司的养殖基地里,一望无垠的渔排在海面延伸,格外壮观,这里主要养殖的是皇金鲍优新品种。
“‘皇金鲍’学名绿盘鲍,腹面金黄、营养丰富,个头比普通鲍鱼大几倍。”该公司总经理林宗其说,“皇金鲍”虽然比普通鲍鱼耐高温性能提高几摄氏度,但对养殖环境的水温也有一定要求,所以再过一个多月,要到山东避暑,秋冬返回东山过冬。
这是漳州特色水产养殖的一个缩影。漳州市位于福建东南沿海,有700多公里长的海岸线,还拥有我省最大的冲积平原——九龙江平原,是传统的农业大市。多年来,除了大力发展粮食生产外,漳州市还积极践行大食物观,开发利用丰富的山海资源,因地制宜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持续推进实施特色现代农业培育计划,做优特色产业,促进经济发展。除水产外,还大力发展水果、蔬菜、茶叶、食用菌、畜禽、花卉、林竹、中药材等,推动全产业链提升。
放眼龙江大地,花果飘香,各镇各村因地制宜,“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做好做足“土特产”文章——
芗城天宝镇利用闲置空间建设“移动智慧菇房”,发展食用菌种植特色庭院经济;漳浦溪坂村利用东南花都花博园优势,打造集培育、种植、销售、绿化工程设计施工及休闲观光于一体的产业链;云霄下河村以做大做强杨桃产业为主线,积极做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漳浦六鳌镇不断优化六鳌地瓜产业发展布局,打造名副其实的全国农业产业强镇;华安官畲村传承特色畲族民俗文化,着力打造“八闽第一畲”……
据统计,2023年,全市共认定省级“一村一品”专业村25个,省级农业产业化联合体10个。新增省级龙头企业57家,新增数量居全省第一;省级以上龙头企业243家,总数居全省第一。新增28个绿色有机食品,诏安八仙茶、漳浦乌石荔枝、石榴铁皮石斛、前亭花蛤等4个产品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
截至去年底,漳州市累计建设农业优新品种基地458个,新增2家国家级农业企业重点实验室,荣获“中国鲍鱼种苗之都”“中国蛤类种苗之都”称号;漳州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顺利通过评估,漳浦县入选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名单,南靖县入选全国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名单。
“到漳浦发展后,公司培育的品种从初期的200多个到现在已达3000多个。其中已有近300个品种投入市场,数量在业内位居前列。”在漳浦台创园里,台资企业钜宝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黄瑞宝正在培育最新的蝴蝶兰品种。
作为与台湾一水之隔的漳州,一直以来,立足区位优势和资源特色,深耕花卉产业,吸引了许多台湾花卉企业落户漳州,开创了海峡两岸花卉交流的先河。
近年来,漳州用好漳浦台创园试点建设成果,探索对台农业融合发展新路,不断推动漳台农业融合发展。2023年,漳州全市新批台资农业项目37个,合同台资4821.7万美元;增资项目10个,增加台资2303.5万美元。
提升颜值和美乡村入画来
小满时节,走进长泰区岩溪镇珪后村,一幢幢古祠堂、古建筑错落有致,流畅的线条勾勒出闽南民居古韵;村庄道路干净宽敞,特色公园遍地开花……一幅现代版“富春山居图”徐徐展开。
珪后村党委书记叶艺钢介绍,珪后村按照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平衡”,原山、原水、原生态、原田、原园、原住民“六原合一”的要求,同时把历史文化保护、国土综合整治、乡村旅游、环境保护等融入到美丽乡村规划中,用心编制,做到每个重要节点都有详细规划,每座房子的拆除与改造都有效果图。
与珪后村一样,位于诏安县四都镇的西梧村也实现了华丽转身。漫步这个村落,一座座红屋顶小洋房掩映在绿荫中,一条条宽阔整洁的村道舒展在村庄里,三两孩童在妈祖公园里嬉戏打闹,渔民伴着日出满载而归……很难想象,十年前这里曾是漳州市重点综治整治村、上访村。
如今,西梧村由后进村成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福建省美丽乡村示范村”,成了远近闻名的“明星村”;村庄富了,从曾经的“空壳村”变成海洋产业年产值1.8亿元、村集体经济年收入408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3.8万元的富裕村。
这是漳州持续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的真实写照。这几年来,漳州市按照初级版、中级版、高级版三个版本全领域、分层次推进宜居乡村建设,全市所有镇村常态化开展“清沟、扫地、摆整齐”,13个重点镇和132个重点村开展“拆旧、拓新、整漂亮”,鼓励有条件的村庄“穿衣、戴帽、扮靓丽”。开工建设美丽乡村庭院、美丽乡村微景观、美丽乡村小公园、美丽田园、美丽乡村休闲旅游点1944个,开工率112.2%,完成投资3亿元,投资完成率108.7%。
与此同时,漳州还着力推动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新建农村公路441公里,整治裸房1.69万栋;启动新、改、扩建计划,新建扩建水厂6座,铺设供水管网978.9公里,受益人口25.45万人,新建乡镇生活污水配套管网183.1公里,全市消除55条农村黑臭水体。
老有所养、幼有所教,乡村公共服务事关农民的生活质量。漳州积极推进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推进义务教育管理标准化学校和城乡紧密型教育共同体建设;围绕“城乡一体、普惠养老”目标,实现城乡养老服务全覆盖,建成三星级以上农村幸福院334所,五星级以上农村幸福院63所;按照“生态性、节地性、公益性”原则,依山就势建设村级生命公园137个,倡导绿色殡葬,满足群众需求与生态环境保护有机统一……
一系列乡村振兴的相关举措,让农民群众可感可及,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亮点一
“乡贤+”激活“新引擎”
走进芗城区浦南镇双溪村,联排别墅鳞次栉比,公园绿植郁郁葱葱,公益性人民食堂里的饭菜更是热气腾腾。
其实就在几年前,双溪村还是一个“后进村”,村里“遍地垃圾堆,滩泥裤管推”,留守老人们经常吃冷饭,煮一顿管三餐。
双溪村的蜕变得益于乡贤的力量。这20多年来,村里有许多青壮年都外出打拼,在江浙一带经商颇负盛名。于是在镇村的牵头下,村里成立乡贤理事会,探索以村党支部为核心、乡贤为驱动的“双轮驱动”乡村治理模式,通过村党支部科学规划,着力搭建乡贤出智、出力、出资平台,发挥乡贤亲缘、人缘、资源、财源优势,凝聚乡贤融资融智,推动实现乡贤智力回乡、资金回流、文化回哺、人气回聚,激发乡村振兴新活力。
去年年底,漳州市出台《关于强化党建引领村(社区)乡贤促进会健康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若干措施》,从健全机制、规范运行、发挥作用、工作保障等方面提出20条具体举措。
充分发挥“乡贤+”作用,做好“乡贤+乡村振兴”“乡贤+经济发展”“乡贤+乡村治理”“乡贤+社会稳定”“乡贤+乡风文明”“乡贤+公益助善”等6个方面文章,引导乡贤促进会在服务中心大局中献良策、作贡献、促发展。截至目前,漳州全市行政村均已成立乡贤促进会,吸纳乡贤10万余人。
乡贤力量产生“磁场效应”,在今年春节期间,漳州全市各地积极打好“乡贤回乡、项目留乡”牌,先后开展1408场(次)乡贤新春联谊会、新春茶话会、社区治理建言献策座谈会等活动,募集乡贤捐资2.35亿元,通过乡贤牵线搭桥谋划实施乡村振兴项目559个,计划投资金额达82.1亿元。
亮点二
“积分制”撬动“乡村治”
“卫生整治加分,喜事简办加分,果园留草加分,参与志愿服务加分……”近日,一场乡村治理积分兑换活动在平和县小溪镇联光村有序开展。参与活动的村民李文梅用自己赚来的积分兑换了纸巾、牙膏、洗衣粉等物品,脸上满是笑容,“我把门前屋后的卫生整理好,不仅让环境变好了,所得积分还可以兑换礼品,真是太好了”。
得益于乡村治理“积分制”活动的开展,现在的联光村村道小路干净整洁,房前屋后环境优美,村民谦逊有礼,乡风文明水平显著提高。
在龙文区郭坑镇口社村,“五和联创”积分制也取得了显著成效。
据郭坑镇党委书记许艺军介绍,积分制实施一段时间来,他们发现这项机制可以有效推动村民自治行为标准化、具体化,让村民自治工作可量化、有抓手,将农村基层治理由“村里事”变成“家家事”,由“任务命令”转为“激励引导”,由“要我参与”变成“我要参与”,小积分正逐步汇聚起乡村振兴的大能量。
位于东山县樟塘镇的南埔村也创建了党群积分超市,按照党员、妇女、学生三类群体分类设置积分,评选党员致富能手、美丽庭院、三好学生等。“积分制”的精准运用,激励群众参与环境整治、文明城市创建、乡村产业发展和家教家风引导等乡村治理,以“小行动”传递乡村“正能量”,以“小积分”推动乡村“大治理”。
近年来,漳州市积极探索乡村治理“积分制”,以“小积分”撬动乡村治理“大提升”。目前,全市已有831个行政村推广运用“积分制”,进一步激发群众共建共治共享的热情。(潘圆圆 萧镇平 黄小英 黄斌)
图片
云霄县“下河杨桃”获国家地标认证。图为主播在果园直播销售杨桃。
图片
芗城区石亭街道南山村引领乡贤大力发展加州鲈鱼产业,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图片
华安县少数民族特色村官畲村风景秀丽迷人。
图片
漳浦县佛昙镇东坂村荣获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称号。
(图片由漳州市农业农村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