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强新:老妈的巧手

老妈烧出的家常菜肴比一般家庭主妇烹饪出的更讲究色味香。
图片
老妈有一双弄吃弄喝的巧手。也许年少时在大户人家待过几年,偷学了一些厨艺,同样的食材,不多的调味品,她烧出的家常菜肴,无论是红烧肉、炸猪排,还是葱烤河鲫鱼、红烧山羊肉、四喜烤麸、蛋饺肉皮菠菜汤,比一般家庭主妇烹饪出的更讲究色味香。
记得三十年前劳动节,我从老家海门带来一条五斤多重的新鲜鲥鱼。那时鲥鱼也是稀罕水产,菜市场上难见踪影。只见老妈剔去鱼腮、内脏,洗净后,鱼鳞不刮,整条鱼斩成头尾中段五大块,分别抹上猪油,撒些精盐、糖花、黄酒,加姜片葱段,旺火蒸了五大碗。蒸熟的鲥鱼,鲜香扑鼻,搛一片鱼鳞吮吮,也腴美异常。
受沙地老家风俗影响,老妈喜欢按照节令整些好吃的。腊八节煮腊八粥,小年夜烧赤豆饭,立夏煠蛋,端午包粽子。阴历六月六,她让大家吃摊面饼。咸鸭蛋拌豆腐、绿豆芽炒青椒丝、酱瓜炒粉皮、虾皮烂糊茄子等七八样荤素菜肴,裹在面饼里淋上醋黄瓜水,吃口别有风味。七巧节煎巧果,两斤面粉里放几只搅拌的鸡蛋,掺和着白糖、黑芝麻,和水捏成面团,擀成薄片,切成不同形状面块,油锅里一煎,膨胀开来,金黄色巧果吃在嘴里,咔擦一声,脆香甜,是我们儿时忘不了的美食。中秋节,父亲从食品店买回广式、苏式月饼,老妈犹嫌不足,还会用核桃肉、花生仁、葡萄干,还有托人从北京买来的红丝绿丝,自制百果月饼,让贪馋的子女吃个畅快。八宝老鸭也是她擅长的拿手菜,大砂锅里鸭子煮熟,没揭开盖,香气已扑扑直冒。有一年我心血来潮,让老妈煮了只鸭子,连锅带到西区某校,与几位单身朋友共度中秋佳节,结果大家连汤汁都喝得一滴不剩。
春节前,即使在那个凭票供应生活物资的年头,老妈也忘不了用全国粮票,托在海门乡镇粮站工作的姨父,购买糯米,还托苏州木渎亲戚买来一口小石磨,磨干粉与水磨粉。干粉与粳米粉按一定比例混合蒸糕,水磨粉包豆沙大圆子、宁波猪油汤团。蒸百果糕,少不了核桃肉、红枣肉丁、白糖、板油块、橘皮末。百果糕刚蒸熟,米香干果香油脂香,香气四溢,刺激着味蕾,没等切块,我已经直流口水。百果糕蒸个十来块,除了过年家人享用,好客的老妈分赠亲友,图个好口彩,大家年年高。
如今九旬开外的老妈已无精力再蒸百果糕了,小妹能干,学会了蒸糕。今年过年她用赤豆糕、桂花白糖糕来飨客,嘴快的外甥女说:“还是外婆蒸的糕好吃。”(孔强新)